假期游记英伦掠影
在这个暑假的前段时间,我来到了英国进行了一次旅游。以下就来谈一谈我在这次旅游中的各种感想。 PartI自然地理 1通过日常天气看气候 身处欧亚大陆的另一端,我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气候特征。从大西洋到来的北大西洋暖流,使得在与西伯利亚处于同一纬度上的国家有着温和的气候,而处在大陆西岸,便能接受到来自从海洋吹来湿润盛行西风,导致这里的空气非常湿润,下雨的时间也相对多些,但是每次降雨的量却不大,与中国南方的春季比较相似。 在这里,因为亚欧大陆欧洲一侧的南北宽度远不及西岸跨度大,而且有西面的风,所以几乎感受不到季风的影响。进而每日的温差和全年的温差也比北京要小许多,夏天的温度大概在10-20度,而冬天也不过-5-5度。相比较北京这里夏天炎热,冬天寒冷的温度,算是一个比较宜居的地方。 由于比较接近北极圈,这里的昼夜时间差非常大,在夏天基本4点就能日出,而到了晚上基本八点半才能日落,那么冬天应该白天非常短了。 2 通过餐桌食品看农业 从英国的餐桌上的饭菜便能够大概推测出这个地区的农业条件。在这里吃饭,基本上见不到当地生产的蔬菜,沙拉里面仅有的蔬菜一般都是从南方的意大利以及巴尔干半岛进口的。这便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虽说这里是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可是由于水汽丰富,天空中云层很多,阻挡了太阳光,而且这里纬度很高,气温偏低,这与绿色蔬菜所需要的高温多雨正相反,所以,我们日常餐桌上的在温带和热带季风区生产出来的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蔬菜,在这里只能通过从热带地区进口的方法获得,本地是无法生产的。由于不生产水果,所以果酱也是他们重要的一种食品,因为果酱这种保存方式比较适合运输和售卖。 但同时,每个气候都有它适宜生长的作物,这里比较适宜种植谷类作物和土豆,在英国的这两周,我所看到餐桌上一般的主食都是土豆或者面包。正证明了谷物和土豆是主要的农作物。 温和湿润的气候,为牧草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这便使得乳畜业成为了英国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在这里的超市里,随处可见售卖奶酪,黄油的摊位。而日常的早餐中,这两样东西更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住过的家庭旅馆中,一大块黄油和许多奶酪是每家必备的食材。 3 通过自然风光看地质特征 英国的英格兰地区相对比较温暖,地形也比较平坦。所以除了农田以外的地方基本上是平坦的草原,夹杂着一些房屋,农场,偶尔还有一小片的落叶阔叶林。从高速公路往旁边看,与内蒙古东南部的草原风光比较像。 而当我们渐渐地向北行驶至苏格兰境内时,在苏格兰的南部,因为气温下降,草原风光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苔原地区,地形也不像英格兰那么平坦,会有一些小山,山中间镶嵌着一些湖泊。而这里能种的农作物变少了,农场的面积也变小了许多。 当到达了苏格兰的北部,距离英国本土的最北端仅一步之遥的地方,这里已经完全是北欧的风景了,一座座的高山夹杂着狭长的湖泊,这里是与北欧三国—芬兰,挪威,瑞典的湖区齐名的苏格兰湖区,这是由于断层所形成的。而除了湖泊,在海边还有峡湾这样高纬海边地区所特有的景观。在这里已经没有了农场,有一部分的苔原景观已经被亚寒带的针叶林所替代,很接近大兴安岭的风光了。 PartII人文地理 1通过名胜古迹看历史 远古时期——罗马时期 巨石阵 巨石阵是在英国的远古时期建造的一项伟大的工程,虽然在照片里看起来比较宏伟,可是当我亲自站在面前时,却感觉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但是也足够壮观了,每块大石头都有3-4米高,重量有大约50吨,在远古时代能够建造出这样的工程也是非常不可思议了。 哈德良长城 长城在世界各地都是存在的,建造的目的都是文明民族去抵御野蛮民族的进攻。罗马帝国在攻占了英格兰地区以后,由于苏格兰的士兵异常勇猛,于是他们便像中国抵御匈奴一样,建造了长城,不过这个长城与中国长城的长度比起来就逊色许多了,在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边境附近,有一道从西海岸至东海岸跨大不列颠岛的公里长的城墙。在罗马时代,这些城墙有大约5米高,但是后来由于土壤的堆积,而且附近的居民在罗马人撤退以后都把石头用去盖房子了,导致现在的城墙只有大约一米高。但这也是英格兰的统治者抵御苏格兰野蛮民族的最早的证据。 中世纪时期——资产阶级革命 威斯敏斯特教堂 这个教堂位于伦敦的市中心,在大本钟和议会大厦的街道对面,是英国最有名的教堂之一。在这个教堂里,埋葬了许多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比如牛顿,莎士比亚等等。而最能凸显英国历史的进程的,便是许多国王和女王。其中最后代表性的便是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苏格兰女王玛丽。 本来英格兰和苏格兰是独立的两个国家。在十六世纪,两个女王为了自己的国家互相斗争,后来,玛丽被伊丽莎白囚禁了起来,玛丽接连去世以后,伊丽莎白却没有后代,所以,英格兰请到了玛丽的儿子詹姆斯一世来当英格兰的国王,而后来,这个国王又将家从爱丁堡搬到了伦敦,于是,两个国家便从此统一了。但是,这种统一并不是通过战争征服的,所以会导致苏格兰人民并不认为他们与英格兰真正是一个国家。再苏格兰的时候,街上,政府大楼上悬挂的旗子并不是英国国旗,而是苏格兰的国旗。同样,这段历史也能很好的解释前几年的苏格兰公投要求独立的事件。 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大英博物馆 作为世界上与卢浮宫,故宫和冬宫齐名的顶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众多,但是,这其中英国的展品不过不到3%。绝大多数的展品都是英国在侵略扩张时期从外国抢过来的。这里有古埃及的木乃伊和壁画,古巴比伦的雕像,希腊的神庙雕像,还有中国的佛像。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成就在英国从世界衰落以后也就能从这些展品中透露出一些了。 伦敦海格特公墓 这里之所以非常有名,吸引了众多社会主义人士前来参观,是因为马克思的墓位于这个公墓中。马克思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尊为先人的学者,在完成了他的研究之后,葬在了这里。语文书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便是在这里进行的。 马克思墓2 通过艺术作品看人文思想 国家美术馆泰特美术馆 国家美术馆中主要展示的是古典时期和印象时期的绘画作品。其中有达芬奇的名作《岩间圣母》。还有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以及莫奈的《睡莲》。通过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艺术作品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得出:人类的绘画作品是从不像到像,再回到不像的。前期作品强调与现实的相似性,而到了印象主义,便强调色彩冲击在作品中的作用。 通过看中世纪的宗教绘画与达芬奇作品的不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已经展现的非常明显了。中世纪作品神情呆滞,毫无动作可言。而达芬奇的作品凸显人的感情,并把神与人的距离拉近,同时达芬奇达成了一项伟大的成就——使用透视原理。 在泰特美术馆中,作品的知名度比国家美术馆略逊一筹。这里最有名的就是英国本土的绘画家特纳。这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他在早年的时候理想非常宏伟,思想也比较阳光,画出来的作品都是比较传统,惹人喜欢的。但是到了晚年,由于当时世界奴隶交易的盛行,导致他对于此非常愤怒,所画出的作品都是血腥,恐怖的。所以特纳晚年的时候就没有人找到他来让他作画了,他便非常贫穷,生活方式也非常奇怪。但是正是他晚年的这些作品成为了永垂不朽的佳作。《奴隶船》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讲诉了许多奴隶因为奄奄一息而被不愿承担损失的奴隶主从船上抛入鲨鱼出没的海中的场景。 通过观赏各式各样的绘画作品吗,我得出以下结论:真正能够流芳百世的画家,不是荣华富贵的,即时在他的一生中有有钱的时候,那么著名的作品也不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一般来讲,能够流传很久的画作都是当时非常超前的,所以没有人能够理解,所以这样的天才画家一般得不到当时人们的赏识。 泰特现代美术馆 在中国的国内,很少有仅展示现代艺术部分的大型美术馆。但在国外,政府很注重现代艺术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于是就在伦敦市区的废旧厂房里建造了一座大型的现代美术馆。在这个美术馆里面,现代的绘画和雕塑就、只是占据了比较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的艺术作品都是奇怪的艺术形式。比如说视频短片,还有用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堆积起来的作品。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展品就是用许多收音机堆砌起来的一个高塔,在展览的时候所有的收音机全部开启,给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而这个美术馆里面不仅仅是展品,在平时还经常有行为艺术的参与者在这里表演,为人们展示他们自己认为的艺术。 通过对现代美术馆的参观,我思考了一下这是否是人类文化的进步,得出的答案依然是不确定的,这只能说是一种摸索,不过对于现代艺术这种艺术形式我们要努力的去发展,也许将来得到的答案便是肯定的。 小编:感谢刘慧聪同学带来的游记!不愧是地理课代表呀~ P.S.欢迎大家投稿游记哟~~ 文字刘慧聪 摄影 刘慧聪 编辑 吕康博 Copyright?- 汇文级学堂班 AllRightsReserved. .09.01 刘慧聪同学来到了英国旅游~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luna.com/ylpp/1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轻断食风靡全球的减肥方法英伦男神
- 下一篇文章: 学地道英语,玩转英伦范英国学游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