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英国父母讨论网站Mumsnet上,有个热议话题:

“我该不该资助我的朋友度蜜月?”

(图片来自Mumsnet)

大概就是有人吐槽说,她朋友要结婚了,邀请她参加婚礼的同时给了一个“蜜月基金列表”,是总价镑的蜜月旅游的各种费用清单。希望来宾朋友们,就别送什么礼物了,直接从列表里认领项目,比如酒店晚餐费用、交通费什么的,直接用钱资助新郎新娘过蜜月就行。

简单理解,就是“我该不该给我的新婚朋友送红包”。

作为纯正中国人的圈哥看到这里不禁露出问号脸:“啥?结婚份子钱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但是在英国人这里,“婚礼能不能送钱”可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事情。没有份子钱传统的他们,第一次领悟到婚礼红包的存在后,内心是纠结和矛盾的...

.每日邮报今天还专门做了报道:“你会资助朋友的蜜月吗?”

(图片截取自每日邮报)

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英国新婚夫妇会拒绝实体礼物,取而代之的是“蜜月基金”。新婚夫妻会给朋友发邀请函(和基金请求),让亲朋好友们通过资助他们的“蜜月基金”来代替送新结婚礼物。

相比有些“不喜欢但是还是要面带微笑地收下,最后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的”华而不实的礼物,真金白银的cash难得不是实在得多吗?

但是很多英国人不这么觉得。

内敛含蓄的他们,觉得“送钱”和“表达希望宾客送钱”的行为都太没有格调了。

所以这样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猛烈抨击:

"他们(新郎新娘)就是在占便宜!是我我宁愿送他们一个烤箱。”

“太俗气了!我们生活的是怎样贪婪的一个世界啊!”

“用钱来当结婚礼物,太没品味了!!”

“是我我就偏偏送他们一些别的!他们这样太贪婪了!”

(图片来自每日邮报)

通篇评论看下来,主要就是在批评婚礼直接送钱,“贪婪!”“低级!”“没品味!”“俗不可耐”

传统的英国婚礼,的确是不收钱的。一般邀请的人都是新郎新娘的亲朋好友,他们都会带着一些自己买的礼物,送给新婚夫妇,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从前会送一些特定礼物,比如水果之类的,象征着收获;而现在可以送的东西就非常丰富了,从家用电器到床上用品都可以。

而新娘新郎回礼一般包含传统的“五糖礼包”,五种分别象征着健康、财富、丰收、长寿和快乐的糖,还会有甜品桌专门招待客人。

在一系列仪式和晚餐后,一般情况下,新郎新娘会在大家的祝福下,直接去开始度蜜月。

到年时,英国办一场婚礼的花费大概在1-2万镑左右,且不包括蜜月费用。办一场婚礼对普通年轻夫妻,经济上还是有一点压力的。

所以很早就有人开始提出“婚礼礼品单”这样的东西,也就是新郎新娘列个他们想要的礼物清单表,包括什么家用电器之类的都可以放上去,然后发给宾客,宾客们从中挑选物品当做礼物送给他们....

再后来,他们发现....与其让我辛辛苦苦去买一个新娘可能不喜欢的东西,不如直接点,送点钱让他们自己去买好了...

但是从“礼品”到“礼金”的跨越实在是太大了..英国人表示真的一时很难接受...

唉、真是要面子得不要不要的。

对于又有经济压力又死要面子的英国人,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法也有:

比如创造一个类似于“红包”“份子钱”这样的特殊词汇,来美化一下“蜜月基金”这个东西,然后用一个精美的小盒子或小信封把钱装起来,送给新娘新郎的时候再辅以一封手写信件,喷点淡雅而不失韵味的高级香水,加上丝绒缎带...

比如像下面这种美国人的礼物:

这样礼物拿出手的时候,大家还可以相互比较一下谁的盒子和信封比较有格调。

有了对比,有了差异,就不再低俗无聊了吧!

(十种有创造力的送钱方法)

恩,突然有点同情没有红包文化的英国人了...

(英伦圈综编,编辑:阿白白,内容参考每日邮报、卫报等,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有哪些
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luna.com/ylpp/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