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来汉普顿宫苑(HamptonCourtPalace)之前就听闻这里素有“英国的凡尔赛宫”之称。它坐落在伦敦西郊20km处的泰晤士河畔,曾是许多戏剧性的重大王室事件的发生地。如今的汉普顿宫向世人展示了截然不同的两面,西面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艺术的辉煌特色以及亨利时代都铎式王宫精华荟萃的魅力,而后院则描绘了恢弘壮丽的巴洛克遗风。虽然当天安排游览汉普顿宫的时间仅有一小时,但我们从宫苑的一端漫步到另一端却领略到了英国宫廷跨越四百多年的风韵。

汉普顿宫平面图

我们从西门进入汉普顿宫,从建筑的西立面能看出是典型的都铎风格,大门两侧矗立着塔楼以及屋顶的雉堞都沿用了中世纪建筑的风格,是这个时期的设计母题。门前有两排立式石柱形成的通道,雉堞状矮墙象征性的包围着宫殿两侧。整个建筑群的烟囱非常多,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有不少上面还雕着不同的纹饰。虽然少了些森严肃穆,多了些纯朴率真,但仍有一种华贵而不失大气之感(图1)。

图1:汉普顿宫殿西出入口(现场拍摄)

这个时期的宫殿是由红衣主教托马斯·沃尔西(ThomasWolsey,约—)基于原有的一座中世纪小城堡改建的。建筑包含了三道连续的庭院,共有间房间,用来接待尊贵的客人。沃尔西还请人塑了天使,自己的纹盾,以及红衣主教的帽子。即使今天步入汉普顿宫,从宫廷殿宇及园林设计的细致和内部装饰的华贵考究,就可以看出当年沃尔西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耀,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志得意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着沃尔西失宠并于年去世后,宫殿遂归为亨利八世(HenryVIII,~)所有。

亨利八世很快便把汉普顿宫刻上自己的烙记,并将代表着都铎王朝的野兽和盾徽被挂了上去(图2)。他在宫殿的一角修建了网球游戏场,同时在泰晤士河边修建了宴会厅(BanquetingHouse)。并在宴会厅与宫殿之间修建了秘园(PrivyGarden)和池园(PondGardens)。

图2:都铎王朝时期的野兽和盾徽(现场拍摄)

如今的秘园(PrivyGarden)是由十字形园路划分的四块整形的结园构成,十字形的中心是一个圆形喷泉(图3)。每一个结园通过低矮的绿篱形成各色图案,其中填补各种花卉。秘园本身是一个沉床园,这使得秘园周边形成两级高起的台层,最高的台层距离底面也有将近2m的距离,在不同的台层之上欣赏园中美丽的结园着实别有一番韵味(图4)。十字形的园路填充细碎沙砾构成柔性铺地,这种处理方式既解决了秘园的排水问题,又将“自然大方”这一词汇解释的淋漓尽致。园界的处理对于沉床园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将主要的交通功能集中在园子的边界处,将实用功能与娱乐功能集中在园中央。因此我们在秘园西侧边缘的最高级台层上,能看见一个保留至今的金链花绿廊(图5)。利用回廊联系建筑,是英国多雨气候下的产物,这与我国江南一带多用亭廊是一样的原因。都铎王朝时期的秘园与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亨利时期的秘园规模仅有60m×90m,也只划分了两块结园,到了威廉时期才扩建成现在的规模),目前秘园的布局与后扩建的巴洛克式宫殿构成很好的对位关系,从宫殿中能够俯瞰花园的全貌,另一端的泰晤士河也由花园的长轴代入进人的视线中来(图6)。

图3:秘园横轴(现场拍摄)

图4:站在东北角台地上俯瞰秘园(现场拍摄)

图5:金莲花绿廊(现场拍摄)

图6:从宫殿中沿长轴俯瞰秘园(来自网络)

秘园的西端,存在着同样以水池为中心的两个沉床园,这是园中现存最古老的庭院——池园(PondGardens)。与秘园相比,池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然而园中的植物图案、造型却更为精致。两个园子皆用高大的树篱围合,并且都有明确的中轴线。

较大的池园,只有一个位于北侧的入口,从花园入口顺着轴线能看到另一端并没有设置入口,取而代之的是一尊维纳斯的大理石像,并以整形的紫杉雕琢成半圆形壁龛作为雕塑的背景。轴线近端放置了造型各异的动物型植物雕刻,同时结合摆放了大理石的孩童雕塑。这个池园欣赏的视角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的观赏点就是从入口望过去,维纳斯雕塑是整个构图的核心,整个花园的花境塑造、雕塑的放置、植物壁龛设计皆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图7)

图7:池园1(现场拍摄)

另一处较小的池园却不同,首先花园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处出入口,另外,从花结图案的布置来看,由园路划分的花坛设计纹样是向心的轴对称的图案,最终汇聚在园中央的喷泉处。这充分表明,这个园子欣赏的视角可以是多方向的。沉床园的特点在于花结花坛往往布置在花园的最底端,沉床园的下沉处理使得周围形成高起的台地,这部分空间既能满足交通功能同时能提供很合适的欣赏视角,高大的树篱四面围合形成园界,可在任何时间段带来舒适的小气候。可以想象,若从城堡内穿过池园到达宴会厅,沿路既能够欣赏到精致美丽的花结图案,又能享受到舒适的阴凉,不禁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图8)

图8:池园2(现场拍摄)

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随后查理二世(CharlesII,~)复辟斯图亚特王朝。登上王位的查理二世将汉普顿宫作为自己的离宫。建筑设计师按照威廉的想法,使用帕拉迪奥式的风格取代都铎王朝的建筑遗风,墙体橘红色,很大的白色窗户。建筑围合的中庭就是喷泉庭院(FountainCourt),周边是一圈回廊,灰空间的处理将建筑空间与庭院空间形成有效地互动。建筑的立面设计了许多装饰性的元素,每一层的窗户形态似乎也刻意追求造型不一,建筑顶层的半圆形窗户四周雕刻有华丽精致的树枝图案,屋顶有柱形栏杆。与原先都铎城堡的高贵肃穆相比,这组建筑已经完全世俗化了。(图9、10)

图9:FountainCourt(现场拍摄)

图10:帕拉迪奥式宫殿外立面(现场拍摄)

威廉三世将宫殿北侧的柑橘园恢复成一片意大利式丛林,直线的小路穿插其中,形成野趣园(WildnessGarden)。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中很常见:利用林荫道来限定园子的边界,通过小路将人引到树林内,小路将野趣园划分成一块块整形地块,有的通过高大树林围合成较私密的空间,有的利用树篱修剪做成迷宫(Maze),这是最早的游赏性迷宫。(图11、12)

图11:威廉时期的汉普顿宫苑

图12:野趣园中的迷宫(来自网络)

宫殿的南北轴线恰好对应了秘园的中轴线,而在宫殿的东面是以宫门为中心呈半园放射状的TheGreatFountainGarden。这是一个几何的园林构图,绿毯、刺绣花坛、大树、小径,从中不难看出法国巴洛克时期的几何审美观对花园设计的影响(图13)。现在的TheGreatFountainGarden已由安妮女王种植的紫衫林替代,而喷泉仅剩下其中最大的一个。原来的紫衫现已长成高大的紫杉树(图14),株株修剪成蘑菇造型,整齐的排列在道路的两旁,同远处的林荫道连成一体,给园中的风景增添了一份古老的情韵,也园中最为靓丽的风景线。沿着正对宫门的砂石道向一直向东就能看到大运河(longwater),运河沿着中轴线一直延展到东边的HomePark中(图15)。

图13:GreatFountainGarden()

图14:安妮女王时期种下,如今已修剪成尖塔状的紫衫(现场拍摄)

图15:现存的GreatFountainGarden鸟瞰(来自网络)

威廉时期的大喷泉花园、三叉戟式林荫道以及大运河,都充分体现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设计思想,这也许与查理二世流亡法国的经历有很大的关联。查理二世在法国期间被宏伟壮丽的法式园林及其欣赏,复辟后才急于希望通过汉普顿宫改建来树立自己君主统治的权威。然而,我们从遗留下来的历史图片能清晰的感受到,斯图亚特时期的汉普顿宫,不论从其营造规模和造园的精致程度都不如当时的法国园林,甚至与园内都铎时代的精致花园相比都略显粗放,此时的英国园林并没有展现出造园家的设计天赋,造园艺术不免流于世俗。由于18世纪风景园运动的影响,汉普顿宫又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建,如今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景色与历史上的样貌已有一定出入,但所幸整个宫苑环境的规则式结构仍大体保存下来。

总的来说,汉普顿宫杂糅了英国不同时期的建筑与造园风格,也是英国目前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规则式宫苑,可以称得上是英国规则式造园时期登峰造极的杰作。关于汉普顿宫的介绍在历史书中的篇幅并不多,但其发展轨迹却跨越了人类文明史四五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汉普顿宫苑的发展史能一定程度的反映英国的园林发展史,同时也印证了英国作为偏居海洋一隅的岛国由弱至强的历史蜕变。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较好
北京哪个医院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luna.com/ylpp/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