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云集、豪强割据的国庆档终于落下帷幕。虽然前期经历了“撤档”“改档”等一系列风波,最终仅剩下六大“种子选手”,但竞争的惨烈程度还是超出以往。

不过,之前大家预测的多片齐飞,票房乱战的现象并没有出现,《羞羞的铁拳》一骑绝尘,创下了国庆档票房的最高纪录,九天累积14.6亿,也成为了今年国庆档最大的赢家。

成龙的《英伦对决》以4.45亿的成绩拿到了国庆档票房的亚军,王晶的《追龙》以逼近4亿的票房获国庆档的季军。而之前被大家寄予厚望的《缝纫机乐队》仅仅2.55亿的成绩,李晨范冰冰夫妻档的《空天猎》拿到了2.5亿的成绩,《极致追击》则仅仅以万左右惨淡收场。

据统计,年国庆档期间(9月30日-10月8日),国内电影市场实现了27.5亿元的总票房,与去年同期18.8亿元的水平相比,增长了46.28%。而从整个国庆档10日整体票房来看,以上6部影片票房占比高达90%以上。

不得不说,虽然今年的国庆档总体票房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芳华》意外跳档、多部影片涉及到票房注水、大部分影片口碑并没有得到发酵、票房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依然为这个看似“圆满”的档期蒙上了一丝遗憾和失望。

文创资讯将通过复盘今年的国庆档,找出这漂亮票房背后的“五宗罪”,不为批评,只为中国电影市场能更加健康成长!

一宗罪:票房疑似集体注水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国庆档多片有注水嫌疑,甚至有电影出现了午夜幽灵场。某微博用户表示自己遇到了《空天猎》幽灵场,“昨天根本买不到票,几乎全天满座,以为被一些单位包场,结果来了之后,一个人都没有,只有7排过后开放售卖的才有人。”同时,她还晒出影院空旷的照片。

而豆瓣用户石原里美向媒体提供的票务软件截图显示,10月4日凌晨4点至5点期间,《空天猎》一个小时内票房增长了余万元;10月6日凌晨1点至凌晨7点期间,《空天猎》当日票房由.98万元涨至.85万元,当日票房排名由第五名升至第二名。同一时间内,其他电影票房并无显著变化。

其实,不只是《空天猎》,今年的国庆档中包括《英伦对决》、《追龙》在内的多部影片都出现了疑似注水和自购票房、锁场等现象。

文创资讯点评:

“映前票补,映后注水”。其实在任何一个热门档期里,这样非常极端的市场乱象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过,自《叶问3》事件后,国内票房注水现象已经鲜有出现,而这一次出现大规模的票房混乱,主要原因在于,国庆档竞争激烈,类型和受众过于重叠,排片几近相当,所以,通过提高上座率从而获得更有利的市场排片占比就成为了票房注水的直接诱因。

而据文创资讯观察,今年国庆档的票房诡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传统的注水,片方通过影院买票房,这是出现午夜幽灵场的主要原因;另一种是片方”票补”即通过在线票务平台大量买场次。

二宗罪:上下游“通吃”有失公平

国庆档大片林立,拼的不仅是影片水平,还有背后势力。

在今年的国庆档中,《羞羞的铁拳》背后资本方阵容里万达、大地、横店、金逸四大院线巨头参与联合出品,在线售票平台猫眼是电影的四大出品方之一,淘票票则加入到了联合出品方。

无论是院线发行还是互联网售票,《羞羞的铁拳》从一开始就似乎赢在了“起跑线”上。此外,《英伦对决》背后则有耀莱和万达,《追龙》又是博纳的重点项目,中影也参与到了《空天猎》的联合出品当中。

比如10月6日,《英伦对决》在耀莱的平均排片占比为41.5%,场均人次为.71,《追龙》在博纳的平均排片占比为36.71%,场均人次为94.57。这两项数据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英伦对决》10月5日在博纳排片占比仅为4.9%,《追龙》在耀莱排片占比为7.9%,这一数据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文创资讯点评:

这种自家院线往往偏向自家电影,上下游混在一起的现象,也凸显了产业链上的混乱。在文创资讯看来,这种院线偏心“亲儿子”的做法,不但有失公平,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种伤害。

电影产业可以简单的分为三部分:制片、发行、影院。原本做制片的(公司)只做制片,根本影响不到拍片,现在资本进来了,新生事物票务平台影响力逐渐增大,平台、院线方都开始往上游走。换句话说,有院线、票务平台参与的电影,就属于“有后台”的,票房起点就高。比如,《英伦对决》背后主要是耀莱影院在支持,《追龙》背后有博纳影院支持。

美国因为《反垄断法》中有派拉蒙条款,所以北美电影市场制片发行可以一体,但制片发行放映的“一条龙”模式则不会出现。但内地由于行业集中化持续增高,类似于万达这样的顶级巨头都在逐步构建“一揽子”工程,影市投资制作、院线发行放映、互联网售票平台都有涉及,而且行业似乎以三个比例是否均衡发展来判断电影公司的综合实力。

目前,猫眼、淘票票这样的在线票务平台为了增强竞争优势,背靠巨头深入上游参与投资制作,而耀莱、金逸、横店这样的院线公司同样如此。正因内地影市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也让“票房注水”有机可乘。

三宗罪:合拍片“不合拍”

在今年的国庆档期间,有两部中美合拍片上映,一部是《英伦对决》,一部是《极致追击》。不过,虽然同为合拍片,这两部影片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相差甚远。

对中国观众来说,《极致追击》最大的看点,在于影片将大量好莱坞元素与中国元素结合,让好莱坞元素实现中国化。但从上映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目前,《极致追击》的豆瓣评分仅为3.6分,上映9天票房才区区.8万。归根结底在于,影片整体格局和形式的粗糙。

当然,如果单从“模仿”和“中国化”的角度看,《极致追击》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只是,“模仿”终究不是优质影片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一个相配的剧情,合理的角色设置,就会成为“特技展示MV”。成为经典的动作类电影,要依靠主要角色的精湛动作演技,也需要剧情设置的合理。

相比较而言,成龙的《英伦对决》似乎更有看头。影片中,成龙不再是边打架边搞笑的英雄喜剧形象,而是变成一个为女复仇的沧桑小人物。他沧桑的白发、故意“扮老”的造型,坚韧得有点一根筋的性格,帮助他把“关玉明”这个角色塑造得很丰满。

虽然成龙的这次转型受到很多观众和专业人士的点赞,《英伦对决》的口碑也不差,豆瓣评分7.3分,但国庆档的观众明显更青睐欢乐喜庆的电影,《英伦对决》在题材和类型上相对受限,4.45亿的票房显然不如预期,更何况这其中还不乏低价票补,各种注水。

文创资讯点评:

如今,“中美合拍”、“中韩合拍”、“中法合拍”……这样的电影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然而,合拍片的大量涌现背后,票房口碑双赢的却只是“少数派”,更多的合拍片虽然投资额不低、阵容也不弱,最后依然在繁荣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折戟沉沙。

我们要正确看待合拍片,这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风险并存。一方面,合拍片这种“借船出海”的方式,就成了国产电影“走出去”的最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由于语言文化存在差异,各种合拍模式又处在磨合阶段,中外合拍片无论在本国市场还是外国市场,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眼下,中国电影行业希望通过合拍片的形式向好莱坞学习,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要学什么,也不知道学到了之后是否真的能适应中国观众的需求,更不知道学习之后是否就意味着外国电影公司会发行中国的电影。与其这样目的不明确地“速配”,还不如静下心来做内容,这才是电影的根本。

四宗罪:政治正确大于一切

今年国庆档竞争如此激烈,试想一下,如果冯小刚的《芳华》也能如期上映,那这场战局又会是怎样呢?不得不说,失去了上映前口碑最好的一部《芳华》,国庆档似乎少了很多硝烟的味道。

但客观来看,今年国庆档影片也是整体尺度最为谨慎的一年,除了调档的《芳华》之外,其他的影片几乎都没有遭遇到审查上的卡壳,都是一次顺利过审。

《羞羞的铁拳》和《缝纫机乐队》两部喜剧片自然没有太多的审查制度的羁绊,《追龙》和《英伦对决》虽然表面看尺度很大,但一部是展现香港殖民地时期的黑暗、一部是以英国和北爱的冲突为背景,这些揭露西方国家阴暗面的剧情基本不会受到审查制度的挑剔。《空天猎》作为展现我国空军题材的影片,更是会受到总局和很多部门的青睐。因此,政治正确才会让影片在最基本的审查制度面前抗过第一关。

但即便有政治正确的前提条件,影片最终面对观众和市场时,其价值观导向却要影响路人观众口碑的扩散和后续票房持续力的延伸。《追龙》和《英伦对决》之所以没有太大的逆袭空间,便是因为影片所表现的题材太多阴暗和负面。

文创资讯点评:

《芳华》撤档对观众而言十分突然,毕竟影片都已经开始预售了。仔细去阅读《芳华》官方的说法,并没有说影片是因为题材的问题,甚至也没有明确说影片未来上映会遭到删节,只是提出要接受各方提出的更改放映档期的建议。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莲》,同样是因为“题材敏感”撤出了原定的9月30日国庆档,一直延期到11月18日才得以上映。

换句话来说,在中国大陆什么档期上映什么电影都是有讲究的。像筹备已久的影片,觊觎春节、暑期、国庆和贺岁档这些黄金档期,他们的题材本身就特别容易受到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luna.com/ylls/65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