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黄金除了是买卖供求平衡的变化,背后是买卖经济、政治及央行决策的稳定性,有关经济的变化受周期因素、基数法则、科技及政治决策影响主导,而政治及央行决策更涉及国力与选举周期的合纵连横等因素主导。言则,经济、政治及央行决策亦涉及大量人为因素,要了解这些人为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它们的历史。

所以,有历史观的投资者,往往亦会有较好的操作表现。这亦是英伦金融推出《西方经济危机与金价》的原因,透过历史解释西方金融及经济的发展,以史为鉴,供古鉴今,把握市场先机。

研究历史不是纯以参考书借镜与记取过去事故即可,而是需要多方面思考,分析史料的真实性,运用数字做出对照,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由于史于大部分是由胜者撰写,难免美化及隐恶扬善,所以在阅读史料时,需要辨识物料的真实性,这点与投资市场十分类似,除了求真追求史实,寻找史料编撰的背后目的、与对后世的影响亦是十分重要,而当中怎样套用在目前的环境,更是作为研究的重点。

在过去多篇的文章中,笔者分享了一战前的西方经济演变,央行、交易所、金银本位的发展过程,以及泡沬经济的发生,以助读者了解西方经济体系的优劣,以及经济循环的必然性,为了进一步让读者体会这些转变,今次特别补充背后历史的重要进程,解释有关演变的因果关系,加强读者对西方经济发展的了解。

一战前的《西方经济体系》

西方早期的经济发展,受惠于黄金及白银推动货币革命,罗马政府以获得金银发行货币维持政权,货币伴随政治、科技及文化推动经济,而政权则在税收及战利收支平衡中发行新货币。当政权发行货币金银成色不足,反映政权财政困难,在忧虑货币持续贬值下,民众炒卖商品增持金银减持货币,滥发货币则造成进一步的恶性通胀循环,政权的稳定性随之出现危机。从罗马至15世纪地理大发现前,西方经济主要受制在这循环当中。

进入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及葡萄酒从北美洲带来大量黄金及白银,大量货币,带来了欧洲经济及文化复兴,但随着中国、印度及日本对黄金及白银的庞大需求增加,与欧亚贸易的逆差,加上欧洲新旧教对峙,引发西班牙、法国、荷兰及英国逾二百年内战,金银供应量并不足以满足当时欧洲需求,欧洲各国政权更跌入债务危机,货币紧缩再度引发经济衰退忧虑。

金银不足在当时的新兴欧洲国家荷兰及英国最为明显,而荷兰及英国同属新教国家,因为新教对科学及金融的包容性,以及接纳犹太金融资金与思想,从而触发金融革命及公司革命,国家成立中央银行为政府筹集资金,同时以金银背书发行货币,解决金银不足造成的经济紧缩,而金融革命及公司革命下,成立交易所及公司为新产业集资,带动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并回收过度充裕的游资。

金融革命的核心不是单一的央行、银行及交易所,而是众筹集资、现金流概念、利率回报及转移买卖时间权益。金融革命透过中心化吸纳市场资本,以现价反映未来时间的投资价值,从供求平衡、现金流及利率回报维持价格水平。无论央行及交易所以是以类似的手法运作。

央行发债利率,影响货币在公开市场持有的吸引力。在一般的情况下,在国力接近的国家中,提供更高利率回报的货币,因而获得更高投资价值,从而推升的汇价。若发币国出现政治或经济危机,货币则有机会面对购买力贬值的危机,汇价则有机会出现大幅贬值,而央行为免因为货币波动造成资金流失的危机,则有机会调升利率,以提升利率回报吸引资金持有货币。

但始终17世纪的英荷亦未进入工业革命,在央行构建当时还只是欧洲里的二流国家,国力远低于西班牙及法国,甚至俄罗斯,当然更低于鄂图曼及土耳其。英国在当时的主要产业是农产品及公海海盗,为了增加发行货币的稳定性及认受性,就以固定比率的金银兑换率背书,事实上,在英国金本位的历史中,英伦银行长时间的金银存量不足以应付兑换的需要。但基于在一战前,各国的汇兑是没有统一的体制,加上讯息不流通,助长了英国借工业革命的优势滥发货币。

由央行发行货币及国债,虽然解除了金银不足造成的经济紧缩危机,但货币过度供应下,同样重覆罗马时期金银成色不足的通胀问题;因此,央行透过利率手段及股票集资,回收过度充裕的货币,引导宽松的资金推动经济活动。而在央行宽松及收紧政策下,加强了经济周期的显性特征。

股票市场吸纳宽松的游资,引导资金流入待发展产业,而产业则受政治、科技、文化及经济发展影响,当创造价值的条件配合下,股票资产价值获买家市场看好,从而推升股票面价,而价格现象及市场情绪则进一步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市场,而金融革命下,投资者可以透过借贷获得资金,进一步推动市场泡沬。

当市场兴奋引发产能过剩,股票回报就会追不上股价升幅,买家市场信心就会面对打击,若创造价值的条件出现落空,或者出现人为失误,泡沫爆破的危机就有机会触发恐慌性抛售,因而带来投资亏损、坏账及资金紧缩,资金则流入避险工具作避险。

而央行为了减轻泡沫对经济的损害与推动经济,央行会透过利率手段干预借贷市场,以加息增加借贷成本,吸引资金从股市回归存款市场,从而为经济减速;同时,亦以降息减少借贷成本,引导资金从存款市场流入投资市场,刺激投资活动。所以,央行利率政策才会成为经济循环的推力。

金融革命背后的简史

在地理大发现前,欧洲各国只是二流及三流国家,罗马国倒台后,欧洲逐步演变成以法国为首的城邦经济,拉丁人、日耳曼人及斯拉夫人各构建自己城邦,为了稳固城邦力量,除了不断合緃连横的战事,当时欧洲各国亦有通婚的习惯,但亦因为通婚引发大量继承权战事,情况与春秋战国时晋文公失意寄居秦国,但称霸时大举侵占秦国,而结下秦晋世仇没有太多分别。

除了因为通婚争产而内乱,同时因为宗教战争面对穆斯林及阿拉伯国家入侵,当中十字军东征更加强了欧洲与外围国家的矛盾;加上,新教的建立造成与旧教对峙,则进一步加深欧洲的分裂。当时的欧洲各国亦没有常备军队,真正的军事力量比不上持有强大军力的鄂图曼及波斯帝国。中古时期的欧洲可以说战乱不断,但亦因为战争频繁,推动借贷业务发展,亦诱使科技及金融改革。

由于中亚的板块被蒙古及鄂图曼帝国占领,欧洲跟中国通商的渠道被截断,但欧洲对于中亚香料、茶叶及丝绸有强大需求,推动了欧洲南部的靠海国家进行冒险,试图绕过鄂图曼的势力,直接与中亚各国通商。而随着盲闯,则意外发现了北美洲,才有了15、16世纪的西班牙及葡萄牙的黄金时代。而随着西班牙及葡萄牙的成功,吸引到荷兰及英国的参与。与其说参与,早期的英国主要是靠抢劫西班牙及葡萄牙商船为主,海盗及贩卖奴隶是主要的海上发展产业。

英国及荷兰的金融革命影响到现今的金融市场,而最早的金融革命来自于荷兰,而非英国,因为年在光荣革命前,英国只是一个农业国家,反之荷兰是欧洲的文民化、贸易及商业中心,藉着地理优势成为反旧教的中心,吸纳所有新思潮的思想。而光荣革命背后是因为荷法大战,荷兰领主威廉三世为了牵制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扩张,连同玛丽二世推翻当时的英国政权,才会把荷兰的金融革命思维引入英国,然而,英国的金融革命思想能在英国进一步发酵,是由于另一件历史大事。

光荣革命后年间,爆发了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当中法国君主路易十六于年以大量资金支持美国独立,做成法国政府面对严重财政危机,诱发年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成因与法国经济因为欧洲战事衰退、高政府负债、高通胀及高税率造成民怨有莫大关系,当然,背后一直有英国从中鼓动的影子,情况与法国背后鼓动美国独立一致,而真实的法国大革命没有电影般浪漫,除了跌入长期的内乱时期,同时,更面对法国周遭的列强入侵的危机,各国虎视眈眈下,在英法交战中获得奇迹胜利的拿破仑被推举为法国领导,并最终年称帝,成立国家常备军,并大举入侵欧洲各国,而荷兰的金融、科技、资本及人才,就是因为拿破仑的军事压力,转移至英国,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升级。

金银的保值能力得到悠久的历史支持,所以,每当金融市场出现危机或地缘局势不稳,本土货币或资本市场的认受性就有机会下降,而货币购买力下降会更有机会触发通胀及经济衰退危机,为了对抗通胀,投资者会卖出本币或资产,转而持有金银,在避险、对抗通胀及投资与投机的支持下,金银价就进一步获支持。

英伦金融培训师WayneLai分享:大部分的市场危机亦不是一蹴而就,情况与金价即使大周期趋势造好,但在当行情未爆发前,可能大部分的时间里表现极像岌岌可危。所以,投资者需要认清环境,把握周期性的投资机会,避免跌入经济危机的陷阱当中。

作者简介

黎永达

  香港资深金融从业员,曾服务知名金融公关、财经媒体及投资银行。过去服务对象包括SocieteGenerale、CMCMarket、KVB昆仑等。同时为大专客席讲师、财经媒体定期嘉宾及财经读物著者,多次代表香港出席世界金融行业论坛,现为英伦金融集团及英伦金业研究及市场主管,多年为服务机构赢取众多行业大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要约、建议或促使任何人士提呈买卖或认购任何证券。结构性产品价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资者或会蒙受全盘损失。过往表现并不反映将来表现。投资前,投资者应了解风险,并咨询专业顾问及查阅有关上市文件。本文任何内容概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意见、并无声明任何投资或策略适合或符合阁下的个别情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luna.com/ylls/65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