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

瞭望远方,透视生活!

长春大学是一所非常尴尬的大学。她历史悠久,出身”高贵“,曾经科系完整,名列国立大学之前茅,此后又长期沦落,成为专科,即使后来又出现了本科的如今的长春大学,但现在的地位,照过去那可是天壤之别。

其风光的时代,名倒是有名,成分偏偏太高,因此不堪回首,似乎连一句叹息都发不出来。

想当年长春大学也是在名牌大学圈子里混生活的

国立东北大学和长春大学准考证(两校联合使用)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直接说国立长春大学之组建。其历史背景是日本无条件投降。随着日本主子的灭亡,年8月18日,“伪满洲国”结束了对东北地区14年的统治。

”满洲国“地图

战败前日本的殖民地与势力范围(最大时)

关于一个政权”伪“不”伪“,道理很复杂。有的”伪“着”伪“着可就真了。比如外蒙古,后来就把自己弄独立了。南越政权因为被统一,就”伪“;南朝鲜呢,则现在获得了世界的普遍承认,因而我们后来也与”大韩民国“建交,就真了。”伪满洲国“之所以最终为”伪“,有几个历史因素,一个是主子国日本彻底战败了,另一个是母国中国坚持抗战到底,还有就是国际势力的天平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对中国有利的作用。

在“伪满洲国”统治的14年间,日本政府一直帮助“伪满”游说世界各国,希望“伪满洲国”得到世界的承认。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及国际联盟均表示强烈反对,不承认这一政权的情况下,出于各种用心和目的,世界上还是有23个国家和政权与“伪满洲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它们是:日本、苏联、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克罗地亚、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丹麦、萨尔瓦多、蒙古、泰国、缅甸、菲律宾、梵蒂冈、中华民国南京汪精卫政权、蒙古自治邦(内蒙古)和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日本居中协调溥仪与汪精卫会见

”伪满“当时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毕竟东北的工农业基础很好,而且资源丰厚。其对教育也舍得投入,组建了很多大学,这些大学多数分布在其”首都“新京,也就是长春。随着抗战胜利,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了在长春的“满洲建国大学”、“新京大同学院”、“新京医科大学”、“新京工业大学”、“新京法政大学”、”中央师道学院“、”新京女子师道大学“、“新京畜产兽医大学”等原满洲国14所高校,合并组建国立长春大学,归教育部管辖,是当时全国32所国立大学之一。

其中建国大学于年创建,年开学。这所大学是当时“伪满”的最高学府,直辖于伪满洲国国务院。溥仪出席了开校典礼。简称“建大”,又称新京建国大学。毕业生共名。其遗址位于今天的长春大学。

建国大学校门

建国大学的俄裔学生

建国大学学生

建国大学在“伪满”乃至日本及其殖民地的高等教育体系内地位崇高,其毕业即可做官参政的优越待遇吸引着世界各国莘莘学子报考,然而只有符合录取规定的满系、日系、鲜系、蒙系、白俄系考生才有机会考取该校。

年,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炮制建立伪满傀儡政权后,狂热的陆军军人如石原莞尔、辻政信、片仓衷之流,便与右翼学者如作田庄一(京都大学教授)、平泉澄(东京大学国史学科教授)、笕克彦(东京大学教授)、西晋一郎(广岛文理大学教授)、波多野善大(后为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等相结合,为培养其“满洲建国”和“道义世界”建设的“人才”,而筹划在伪满“首都新京”(长春)建立该校。

年8月,颁布所谓“建国大学令”,并由伪满“国务总理”张景惠任校长。但学校实际管理权操之于担任副校长的日本人手中,先后担任副校长的有作田庄一(年6月辞职)、尾高龟藏预备陆军中将,年5月正式开学时,皇帝溥仪亲临发表“诏书”。

在年7月的任职教师中,日本人以外的教官只有9人,而日本教官则有71人。而在年3月,建大一年级第二学期在册学生总数是名,其中日本人60名,朝鲜人5名,台湾籍1名,“满人”49名,蒙古人5名,俄罗斯人6名。韩国总理姜英勋毕业于该校。其每年招生约人,其中日本人75人、中国人50人、朝、蒙、俄等25人。每25人编为一组,在一个“塾”内学习和生活,即实行“塾制度”。每塾都是一个一层的独立建筑,内设寝室、自修室、塾长室、盥洗室、厕所等学习和生活的房间和设施。日本学生后来说:本来深信五族协和,且以为可以简单达成,但满洲的学生不会这样看。”

年8月12日,苏联宣布参战,建国大学全校紧急集合。校方命令学生分列两边,一边为日本学生,另一边为其他民族学生。作为该校实际负责人的日本副校长宣布,日本学生都要参加“满洲国”保卫战,其他民族的学生愿意参加者出列,结果无一人出列。

当年,能考上建国大学的都是顶尖的年轻人。尽管日本人管理很严,但在中国学生中间,反满抗日情绪日益强烈。学生们成立进步书籍读书会,投奔关内国民党和共产党、直接参加抗日活动等行为比比皆是。据悉,年3月,共有18位学生因“抗日”而被捕,这也直接导致日本副校长辞职。日本战败后,建国大学解体。年10月,校舍被国民政府用于国立长春大学,并在此开设了长春大学农学院。长春大学成了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很多进步师生在此参加了革命活动。年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在此创办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此后,该校校名多次变更,上世纪80年代末期定名为长春大学。

其实,组建长春大学的”伪满“学校还包括军官学校和警察学校。而韩国总统朴正熙,就毕业于”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后来跑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进一步深造。年他报名参加日军时,写了血书说:"我身为日本人,以精神与气概,义勇奉公,一死报国的决心报名军官。彰显了为满洲国军,为日本国献身的觉悟。

“伪满”中央警察学校位于伪满新京(长春)南岭小街,年11月成立。建校初期,在长通路上的临时校舍内上课。年7月,该校在南岭(新京大同学院的东北)开始建设新校舍,并于年建成后搬迁至此。“伪满洲国”成立后,警察基本上来自于中国原有的系统,人员和政治倾向比较复杂,就是警察中的日本人,也是临时拼凑的。为了使他们尽快达到“伪满洲国”“建国理想高度”的要求,必须对他们进行洗脑,所以建立警察培训机构获得高度重视。

“伪满”中央警察学校

年6月,伪满洲国公布了归属民政部警务司的中央警察学校的官制;11月,该校成立。中央警察学校成立时,分为本科、别科和研究科,还有一个附设的警察官练习所,该校校长由警务司长兼任,第一任为甘柏正彦。年,原军政部和民政部警务司合并组建治安部(军警合一)。到了年,因战事吃紧,需强化军事,治安部又将警务业务剥离,改为“军事部”(军警分离)。就这样,年4月,剥离的警务司又成为国务院总务厅直管的“警务总局”。

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时,第一任警务司司长兼中央警校校长甘柏正彦自杀,该校很多高级教职员被苏军俘获并遣往西伯利亚。因为警察的“军人”身份比军人更具“政治倾向”,因此,他们的境况也比军人更差,“新京第一警察学校”校长大森清助等,就死于西伯利亚战俘营。年10月后,中央警察学校校舍被国民政府接收,并入“国立长春大学”。

新京陆军军官学校位于新京(长春)东郊拉拉屯(旧称同德台)的高地上(今自由大路与东四环路交会处,装甲兵技术学院处)。年3月,伪满洲国参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模式,建立了正规化的军官学校,称为“满洲国新京陆军军官学校”。新京陆军军官学校的招生不参加统考,由学校单独招生,考试科目与一般大学相同,分别为数学、物理、化学、汉语、日语、历史、地理7科。除了上述文化考试外,身体检查也是相当严格的。从年3月一直到年8月的6年多里,该校共招收了7届学生,前后共有近名学生进入该校学习。其中,第三届和第六届从日本报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合格学生中,直接招收了共名日本留学生,其余的学生都是从伪满洲国具有高中毕业学历的学生中招录的,这些人中当然也包括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生。该校最著名的学生当属以后当选为韩国总统,并引领韩国走上经济腾飞之路的朴正熙。当年,他就是新京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的学员。学员完成两年预科学习后,授予上等兵军衔,下放到部队实习,半年后预科结业,授予中士军衔,进入本科学习,成为军官候补生;再经两年的本科学习后,授予上士军衔而毕业;再到部队见习半年后,成为正式军官,授予少尉军衔。因为这里是完全模仿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而建立的军官学校,所以不光是照搬教材和学校管理,就连教育风格和那种武士道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这里培养出的学生争强好斗,狂妄自信,成为伪满军队和日本军队中(只有日本留学生有资格进入日军)的骨干。年后,第一届学生从这里毕业,前三期毕业的大部分毕业生基本都上了战场。年8月,这里的一部分中国学生调转了枪口,跟日军作战。日本战败投降后,当时尚未毕业的中国学生一部分转入国民政府组建的东北大学继续学习,另一部分直接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在长春被收编为国军第四纵队,后被派驻营口。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起义,投奔了共产党的军队,该部队当时的骨干就是当年新京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

“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主楼

新京工业大学,前身是年建校的新京工矿技术员养成所,后新京工矿技术员养成所更名国立新京工矿技术院,年国立新京工矿技术院升格为新京工业大学。

“国立”新京工业大学位于伪满新京大同大街与文昌路交会处东南。从年创建到年8月伪满洲国灭亡,该校一共招收了9期学生,共计多人。

新京工业大学的学制4年,开有8个学科,分别为采矿、冶金、电气、通信、机械、应用化学、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其中中国籍学生占1/3左右,一半为日籍学生,其余是韩籍和其他民族学生,而日籍学生中有一部分是从日本国内直招的,这些学生混编编班。

在校学生全部实行住校制,管理比较严格,学监和学生科长都是日本军人,学生的班队长多是高年级的日籍学生。在校期间,师生们每天清晨要遥拜天照大神和日本天皇,餐前要向天照大神感恩祷告,还要经常参加建国神庙参拜仪式。除专业课程外,学生们还要参加军训,到了后期更要参加诸多的“勤劳奉献”劳动(义务劳动性质)。

日本战败投降后,该校解体。年10月,该校被国民政府接收,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立长春大学,新京工业大学就此变成国立长春大学工学院。

年10月长春解放后,原国立长春大学工学院被并入沈阳工学院,就是后来的东北工学院,即现在的东北大学。

伪满的新京大同学院前身是年11月由日本关东军“自治指导部”在奉天(沈阳)成立的“自治训练所”。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后,移交给资政局主管,并迁往新京(长春),改称“满洲国资政局训练所”。年7月,在训练所的基础上,借用伪满洲国“大同”的年号,设立了“大同学院”。当年10月,第一期学生就毕业了。新京大同学院旧址位于今吉林大学南岭校区。该校于年成立,先后培养了19期毕业生,是不折不扣的“伪满干部培训班”。

新京大同学院旧照今吉大南岭校区逸夫楼位置

新京大同学院由伪满国务院总务厅管辖。它的培养对象是伪满洲国的中坚官吏,重点培养学员的精神素质和综合行政能力,开设的课程有“建国精神”、国家政策、官吏之道、军事战略等,辅以军事、实弹、体育等实训科目,从国家意志、团队精神和执政能力上培养出了一批批伪满洲国的中坚卫道士。新京大同学院学员来源主要是各部门的在职官员、各大学毕业生及留日学生,他们大部分已经接受过正规的专业高等教育,来此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强化培训后,再分配到各部门出任要职。对“伪满洲国”的官员们来说,能到这里学习一段时间,不仅意味着镀一层金,更意味着“光明”的政治前途在向他招手。从这里走出的学员,上至省长部长,中至市长,下至县长、课长(科长),无所不有。

日本战败投降之后,新京大同学院随之解散。年10月,校舍被国民政府接收后,并入国立长春大学。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在此设立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现在,这里也属于吉林大学了。

“国立”新京法政大学前身是年“満州国”司法部法学校,年学校升格为新京法政大学。该校位于伪满新京(长春)大同大街与磐石路交会处。

年1月,在司法部和外交部共用的第二厅舍(今市公安局老楼)内开设,当时只是司法部人员的培训班。年10月,第一期公开向社会招收了50名学生。当时招收的学生资格为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任课老师都是司法部的高级干部。年,司法部法学校迁往新京大同学院北侧与“中央师道训练所”共用的新校舍。直到年1月,这所学校始终由司法部管辖。年1月,在司法部法学校基础上成立了新京法政大学,改由文教部管辖,主要培养司法人才。年1月后,新京法政大学在原司法部法学校以西、大同大街以东、繁荣路以北的地方修建了新校舍。新京法政大学的学生在毕业前一年要进行各种实习,所以该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很强。不过想要真正上岗,同样需要到新京大同学院短期培训,以“统一思想”,也需要到地方法院和检察院实习后,方能成为司法官。

该校舍今为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原“光机子弟小学”教学楼)。

此外,新京医科大学前身是年位于医院附属医学校,年停止招生,年复校。

新京医科大学的旧址位于长春人民大街和自由大路交会处东南、现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所在的地方。年年末,该校搬迁至当时的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在兴安大路(今西安大路)医院(原生物制品所宿舍)西面,并更名为“新京医科学校”。年5月,伪满政府公布新学制,学校升格为“新京医科大学”。年后,才迁移至现东北师大院内新建的教学设施内。年,新京医科大学接收奉天(今沈阳)的“奉天药剂师养成所”,扩充了药学部分。年,“奉天药剂师养成所”变为新京医科大学的“药学部”,迁往长春。

当年在伪满洲国,新京医科大学的地位非同一般。伪满洲国的医科大学一共有5所,除新京医科大学外,还有满洲医科大学、奉天盛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佳木斯医科大学。盛京医大和哈医大均为私立改公立性质。当时,新京医大、哈尔滨医大、佳木斯医大的毕业生,都得到日本厚生省的认可,毕业即可取得“日本医师”资格许可。而新京医科大学由于地处“首都”,更受到高度重视。

年8月,伪满洲国消亡后,该校自然解体。年,该校及其它14所高校的设施和核心专业教员均被国民政府接收,成立了“国立长春大学”,该校也成为“国立长春大学医学院”。

年10月,长春解放后,“国立长春大学医学院”与位于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的部分专业合并,组建了军委管辖的“长春军医大学”;年7月,更名为“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年2月,“天津第一军医大学”与“长春第三军医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第一军医大学”,因原天津一军大一部分的前身为晋察冀军区的“白求恩学校”,这也使后来的医大有了“白求恩”之名;年6月,该校移交地方,称为“长春医学院”;年6月,升格为“吉林医科大学”;年12月,成为了卫生部直辖的“白求恩医科大学”,后来发展成为医学院校中国家著名的“”和“”名校。因此,新京医科大学是白求恩医大的前身之一,不是全部。

在军医大学时期,该校几乎悉数占用了新民大街上的老官厅建筑。原“伪满司法部”成为“军大校部”、“国务院”成为“军大基础楼”、“军事部”成为“军大一院”、“经济部”成为“军大三院”、“交通部”成为“军大公共卫生学院”。而当年新京医科大学的房子,反而并未归其使用。到上世纪90年代左右,原校内“新京医科大学”老建筑基本上被拆除完毕。

伪满国务院大楼

中央师道学院前身是教员讲习所,年教员讲习所更名中央师道训练所,年中央师道训练所升格为中央师道学院;新京女子师道大学建立于年;新京畜产兽医大学建立于年。

国立长春大学成立以后,于年接收了年创建的私立东北中正大学。当时它下设文、理、法、医、农、工6个学院,23个系,1个医学专修科。

随着东北解放战争的进展,国立长春大学校长黄如今于年策划迁校北平而未果,此后长春大学逐渐走向解体。其文、理、法三个学院后来并入中国共产党人车承友、杨公骥等领导的东北大学(今东北师范大学);医学院分离出来,后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后发展成为白求恩医科大学,今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农学院并入沈阳农学院(今沈阳农业大学);工学院并入沈阳工学院(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国立长春大学农学院(部分资源)改建为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年国家院系调整时,改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隶属中央重工业部。年学校下放吉林省,改为长春冶金专科学校。年将吉林工业大学矿冶系划归长春冶金专科学校,组建吉林矿冶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年改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

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长春大学。0年8月,原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长春大学。

可以看出,新的长春大学仅仅有着原国立长春大学农学的底子。

当然,新中国成立后长春大学前身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介绍得更为详尽一点。

年10月,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决定创建培养新型工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以适应东北地区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和支援全国的需要。并着手在原长春大学农学院基础上组建的“吉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腾出部分校舍作新校筹备基地,并委托该校校长黄明同志兼理新校筹备工作的有关事宜;12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同志,正式呈请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备案,成立高等专科学校。该文称:“为了加强经济核算与统计工作,我部决定设立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校址设于长春……。该校设专门部和高职部。”

年2月28日,以暂定为“吉林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的校名,师生在吉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平房校舍临时开学上课;7月19日,经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批准,校名定为“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正式挂牌独立办学。

年6月,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学校更名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

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按中央教育部统一高等学校名称的通知,决定学校校名更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

年1月,由于中央国家机关调整,学校的隶属关系改由中央重工业部领导,服务的覆盖面由面向东北地区扩大到面向全国。

年7月,根据中央高教部提出的高等财经院校要适当集中的精神,中央重工业部决定将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由高等专科层次调整为中等专业层次,在校的大专班学生转入东北财经学院学习,部分教师干部调整到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工学院等单位工作;8月,中央重工业部教育司副司长黄明,专程到校宣布了中央重工业部的调整决定。李清泉、张琳等调离学校,另行分配工作。至此,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结束了自己的一段历史。

年秋,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调整后,校名改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

年7月,中央冶金工业部决定,将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下放给吉林省领导,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冶金工业局接管和领导学校。8月,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为适应钢铁冶金工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学校升格,校名定为“长春冶金专科学校”隶属省冶金工业局领导;设大专部、中专部两个层次;由单一的经济管理专业,改为以冶金应用技术专业为主体的多学科并举,学校工作由原领导班子代理;同月,省冶金工业局决定,吉林省有色干部学校停办,该校的“矿山机电”、“电气装备”两个专业在职干部学员人及教职工64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年5月,根据省教育会议的精神,省冶金局、省教育厅联合决定,停办在年大跃进时期,由各地区和企业自办的“通化工学院”、“吉林钢铁学院”、“吉林冶金学院”等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在校生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的有关专业学习。

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定,长春冶金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校名定为“吉林矿冶学院”。

年5月,按照吉林省委制定的《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吉林矿冶学院本科各专业与吉林理工学院本科各专业合并成立“吉林工学院”,以宽平大路的吉林理工学院为校址两所学院的附设中专各专业,合并成立“吉林省工业学校”,以卫星路的吉林矿冶学院为校址;6月,吉林矿冶学院、吉林理工学院两院主要负责人,根据省委的决定精神,协商讨论学校调整工作,并开始实施;同月,根据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决定,由吉林矿冶学院、吉林理工学院两校的中专部,合并成立“吉林省工业学校”,隶属吉林省重工业厅领导。

年2月,省教育厅根据省委逐步推行半工半读的规划,决定在吉林省工业学校进行由全日制改为半工半读的试点,同时还决定将吉林省重工业职业学校,在校生71人转入吉林省工业学校学习。7月,省重工业厅党组决定,将省重工业干部学校的党组织,划入吉林省工业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同月,省重工业厅还决定,将吉林省工业学校的实习工厂,改为长春第三机床厂,由事业编制改为独立核算的校办企业,由吉林省工业学校和省机床总厂双重领导,以学校为主;9月,省重工业厅、省劳动厅联合决定,将吉林省工业学校铸造专业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连同实验实习教学仪器设备,全部移交给省劳动厅技工学校。

六七十年代,学校陷入混乱状态。年4月,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将学校撤销,由“长春第三机床厂”全面接管学校的人财物。年春,长春第三机床厂又根据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的决定,开办了技工学校。年1月,省革委会工交组决定,将“长春第三机床厂‘五七’技工学校”由“长春第三机床厂”分出,恢复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层次,校名定为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隶属省革委会机械工业局领导。

年12月4日,根据教育部《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工作条例》的规定,学校组织机构做了调整。

年6月,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省机械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机电专科学校,隶属省机械电子工业厅领导;5月即决定关闭长春第三机床厂,被该厂占用的校舍、设备及原属学校编制的教职工一律归还学校。

1年8月,省人民政府决定利用吉林机电专科学校办学条件,成立职业教育性质的吉林科技大学,机电专科仍以独立的实体照常运行。

年9月,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长春职业大学并入吉林科技大学。为协调工作,统一领导,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两校的组织机构合并,吉林机电专科学校原有的组织机构停止运行。

年6月9日,国家教育委员会给吉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同意四所高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的通知》。文件称:“为了适应你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并考虑到组建长春大学的条件比较成熟,经研究,同意将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等四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为省属多科性综合大学,由你省人民政府领导”;6月23日,当时兼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鹏总理为长春大学题写了校名,并题辞勉励学校:“立足地方、面向未来”;9月29日省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陈坚、陈谟开等到校为长春大学举行挂牌揭彩仪式。

年2月24日,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名教职工和4个专业的名学生由外专原址迁入校本部;3月中旬,省教委负责同志到校宣布:在长大领导班子建立以前,学校日常工作,由原任领导共同负责,指定学校行政工作由原吉林科技大学校长王野平主持,党委工作由原吉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文显负责。至此,四校合并组建工作全部完成。0年8月,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

长春大学综合楼

8年,成为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年,通过验收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年6月,被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文献来源:

1、冬不拉拉.《伪满高等院校的历史变迁》;

2、长春晚报.《伪满最高学府——建国大学的兴衰》;

3、长春晚报.《伪满新京医科大学的前世今生》;

4、历史的记忆.《满洲国建国大学》;

5、百度百科.《国立长春大学》;

6、百度百科.《长春大学》;

7、百度百科.《满洲建国大学》。

一代傲娇

与您同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luna.com/yllg/65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