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第一周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每位新雅学子都收获到了满满的知识。在课程之余同学们对于伦敦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进行探索,并与清华-LSE孔子商务学院的学员进行了对话和交流。积累知识,增长见识,这些都将成为新雅学子未来国际胜任力培养的重要基石。

正如领队曹莉老师所言,全面、深入、历史地认识并理解异国文化与社会,并在此过程中反思本国文化与社会,是跨文明、跨文化交流对话的必要前提,英伦之行只是第一站,新雅学子任重道远。

第一周的课程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市场应该放开还是被管控?”

Part1课上学习

每天的课程安排紧凑而富有条理,市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伦理、哲学等多个领域。

在周五,同学们还进行了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个人是否应该自由地追求经济利益?Shouldindividualsbefreetopursuetheireconomicinterests?

Individualsshouldbeallowedtopursuetheireconomicinterestsasitisthesolidbasisforamarketeconomy,butthefreedomofpursuingshouldberestrictedbycertainregulations.

——陈宗昊

Giventhatseverenegativeexternalitieswillappear,exploitationbothdomesticallyandgloballywilloccur,andmarketmalfunctionisinevitable,itisquiteclearandneverextremetodrawtheconclusionthatindividualsshouldnotbefreetopursuetheireconomicinterestandthatcertainregulationsandgovernmentinterventionareofnecessity.

——沈莹莎

Marketisnotatranscendentalconceptatall,butmadeandconstructedbypeople.Joiningthemarketmeanstoacceptaseriesofrulesofthemarketatthesametime,whichpartiallytakesyourfreedomaway.Evenifwithintherules,yourphysicalandhumancapitalslimitwhatyoucando,andpeoplerestricteachother’sfreedom.Evenso,there’smorallimitsaswell.Wearebornfree,butalwaysinshackles.

——付正

Part2钻石市场实地考察

七月四日上午,LSE课程小组的Rein老师带领所有同学来到HattonGardenStreet——伦敦著名的钻石街,在这里边走边介绍钻石业的现状和历史。

钻石产业带各个阶段似乎都被巨头公司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垄断,DeBeers公司控制了整个原钻市场,其他处理和销售钻石的商家必须完全信任DeBeers提供的货源,一箱原钻在没有经过买家检查的情况下必须决定买或不买,否则买家就会被加进黑名单中,在今后DeBeers的供货中受到“特殊”待遇。

而在钻石的销售部分,RobertM.Shipley设立了GIA美国宝石学院,并且建立了最具权威的钻石评价体系4C标准,即克拉(CARAT)、净度(CLARITY)、色泽(COLOR)、切工(CUT),成功地垄断了钻石评价机制的发言权,从此4C标准成为了世界通用的钻石评价标准。

Part3伦敦商业中心探访

从BoroughMarket出发,到英格兰银行总部,伦敦商业中心在两个多小时的兜兜转转中就已经被逛了个遍,不大但是很值得玩味。

伦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不断交织、娱乐与严肃完美融合的城市,从弯弯绕绕的中世纪小路中拐出来就是现代化高楼大厦,走出哈利波特的取景地LeadenHall就是英格兰银行和皇家交易所。

Part4对话清华-LSE孔子商务学院学者

周六下午,作为本期暑期研习的一个附加环节,新雅学子在LSE语言中心Catherine老师的安排下,与清华-LSE孔子商务学院的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和对话。

新雅学子结合自身实例,向外国同学展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现代中国,而外国同学则与新雅学子分享了自己的职场技巧,。

现代中国在三种力量的冲击碰撞下形成,传统中国儒释道的混合体、鸦片战争后现代西方思想的冲击、以及中国共产党引入中国的马列主义理论,抛开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偏颇与失真,然而准确客观地对三者进行阐述是一个艰巨的课题,也是新雅学子理应肩负的一项责任。

换句话说,也即“何以中国”的问题。虽说来到英国,我们更加希望回答甘阳老师提出的“何以英国”的问题,然而在不断地与异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迸发出的或许恰恰是对于我们自身的进一步理解。

文案

陈宗昊郑智付正

摄影

李世豪王宁烽郑智

排版

陈宗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luna.com/yllg/652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