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手机和社交网络看到了越来越多环球旅行的小伙伴,我们的旅行“成果”也常常会发在朋友圈、微博、Ins,脸书等社交平台上。

我们爱着眼中的风景,也爱着社交网络里的赞、评论和转发。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社交网络手机相机,你还会出门旅行吗?

《英国电讯报》就请来了两方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位是《你有经验吗?》(AreYouExperienced?)一书的作者威廉·萨克利夫(WilliamSutcliffe),另一位是身为“千禧一代”的夏洛特·约翰斯通(CharlotteJohnstone)。

Q:没有自拍和社交网络你还会去旅行吗?

答主1:威廉·萨克利夫

我至今记得那种感觉:我赶到邮局,期盼着能在里面发现一封薄薄的航空信,等着从伦敦来的只言片语。

我还记得拿到信之后的那种喜悦,那是的国际长途电话也贵得离谱,每分钟的话费相当于我一晚的住宿费。

再看看现在的背包客们:他们在每一个山顶上自拍,每天甚至几个小时就给家人、朋友、熟人更新旅行中的细节:去了哪里、酒店房间如何、吃了什么。

旅行的人们向来喜欢积攒一些行程中的奇闻轶事,好让家乡的人们感到惊奇或印象深刻。对我来说,这些趣事要等几周之后才会被分享;但对现在的人而言,一段经历如果没有被分享在网上、被别人点“赞”,那就相当于没发生过。

自17世纪以来,“大旅行”就成为英国文化的一部分。

大旅行,也叫theGrandTour,流行于上流社会,是一种以修学求知为目的的漫游式旅行。

长期以来我们都相信,为了修身养性、增长知识,离开家投入陌生语言和风俗中的长途旅行是十分必要的。

要想了解世界,你就必须离开自己出生的那一亩三分地,走出“舒适的泡泡”,用比一个普通游客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当地更多的风景。

对于年轻人来说,旅行应该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我们通过这种体验把自己与以前熟悉的事物切断,挑战自己的信仰,从而以新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

但是如今,太多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都已经电子化,从马丘比丘(MachuPicchu)到达兰萨拉(Dharamsala),每个旅舍都提供Wi-Fi,对“千禧一代”而言,这和没出家门又有什么区别?

这对旅行的本质又有什么影响?

20年前,我曾出版小说《你有经验吗?》,被孤独星球(LonelyPlanet)的印度游指南列为“背包客经典(尽管我在书中没少嘲笑孤独星球的旅行指南)。

这部小说讽刺了年轻的旅行者,讲述了一对情侣,他们分别代表在印度旅行的、最普遍的两种人:她爱那里的一切,每一次在路上遇到故弄玄虚的嬉皮士,都会上当受骗;他恨那里的一切,离开发达世界的吃穿用度就几乎无法生活。

成为一名职业作家30年后,最奇怪的事情之一就是,你早期的作品读起来已经像是历史小说了。

当我试着向自己的孩子形容互联网普及之前的世界时,我在他们眼中看到的神情,就和我的祖母当年向我讲述如何用马和马车运送牛奶时,我的神情一样。

我最近在为新版本的故事进行实地调研,于是我去拉贾斯坦邦(Rajasthan)的几家背包客旅舍里住了一阵。但在那些地方看到的情景使我黯然神伤。

在以前,“休假”和“旅行”是有显著区别的:前者是让你在日常生活中短暂休息一下;后者则是去到很远的地方,停留很长的时间,期待回来的时候能成为一个新的自己。

答主2:夏洛特·约翰斯通

我反而觉得社交网络提高了我的旅行质量。

我的“间隔年”旅行是在几年前。

出发之前,我沉迷于在Facebook上看其他人的照片:小麦色的双足泡在清澈的水里,在马丘比丘上的树式瑜伽姿势,狂欢节上的舞姿等等。

一开始,我会嫉妒得抓耳挠腮,但过了一阵之后,它们激励我不再拖延,让我开始我自己的旅行。我很庆幸自己付诸实践了,因为这改变了我自己。正如上面的答主威廉·萨克利夫一样。

在印度和赞比亚度过的几个月是我一生中最艰难也最有意义的时光。

尽管我在衣服口袋里装着智能手机,但我真的觉得自己沉浸在一种外国文化中,我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了解得很多。

所以我认为萨克利夫先生低估了当今旅行者的体验。当然,我们旅行的方式有所改变,我们身边的世界也在变化。

很多变化是好的:有事发生时你可以立刻给家里打电话,你可以用手机定机票,可以从自动取款机取钱,甚至通过Google地图找到隐藏的庙宇。

而且我不认为遥远的非洲撒哈拉村镇的青少年们没有Facebook账号——他们有,你在离开那里很久之后还能通过Facebook跟他们保持联系。

与他人保持联系丝毫不会影响旅行的质量——独立并不意味着自我隔离,年轻人要探索更广阔的世界、领会自己的价值也并不需要切断与家的联系。

和我们父母那一代人一样,我们“千禧一代”也想在佛的神圣足迹前看日出,分享自己迷失在菲律宾的故事,和想法相近的陌生人交朋友——他们连夜转乘两趟巴士,只为了能在荒无人迹的海滩上把脚浸入水中。我们的价值观和渴望是一样的。

我们也必须应对同样的挑战。存钱、计划和实行间隔年旅行是项艰苦的工作——而那只是出发前的准备。

在旅行中,即便你和朋友家人之间只有“几条短信的距离”,你依然需要学会如何省钱、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发展与人沟通的技巧。

尽管年轻人经历了一天的游历回到旅舍之后会热衷于上网,但在大多数旅舍里,你仍然能看到我们聊天,讨论世界、规划未来。

沉浸在过去的浪漫主义情怀中想必十分美好:那些此去经年的间隔年故事是玫瑰色的。

每一代人都认为自己是特殊的一代,但世界在不断前行。我已经对自己做出了一个承诺——如果我有了孩子,我永远不会戴着“年代滤镜”对他们说:这跟我们当年不一样。

在上一代年轻的时候,只要搭上飞机,就能把整个生活抛在身后。而对于Wi-Fi一代来说,走到哪里都有“家”在跟着。

即便身处争吵、疾病、思乡和绝望之中,也要拿出手机笑着自拍然后发到网上。

这些笑容的持续时间,仅仅是按下手机和相机快门的那一瞬间,对很多人来说,这就象征着一个抓住年轻人的陷阱:旅行会伴随着一种压力,它在不断敦促你展现出幸福且符合大家期望的一面。

旅行不只是关于去哪里,还关于你留下了什么。

(英伦圈综编,编辑:汤石林,颗粒,参考:欧洲时报英国版,英国电讯报,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请注明。)

赞赏

长按







































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白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luna.com/yllg/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