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治疗白癜风怎么样 http://m.39.net/pf/a_9200324.html

八十年前的今天

日寇侵占广州

中山大学被迫迁校

让我们追随金钦俊教授的校史诗句

一起穿越回那个烽火兴学的年代

重温那些年中大人的家国情怀

一、战云突至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神圣的抗日战争开始。该年秋天到翌年春夏,中大及附中遭敌机轰炸10余次,投弹50余枚,死5人,伤10多人,部分校舍被毁,图书仪器损失甚多。

校园蒙难

卢沟桥的狼烟余烬未熄

日机便入侵广州天空

紧急警报还在鸣响

轰炸声已四处响起

多少座苦心修建的新校舍

顷刻间变成断墙碎瓦

▲年,惠爱西路(今广州中山五、六路)被日军飞机炸毁后的现场。

一册册多方搜求的专业书

气浪中变成纸钱飘飞

刚才还谈笑风生的五位同学

断魂在他们心爱的校园

十多位平和温厚的中大人

如今躺在抢救的病床上

无法躲避的飞来横祸呀

记下了民族的灾难和耻辱!

▲年6月5日,文明路中山大学附属中学遭炸后的情形。

▲中山大学被炸后的情形

中大校园没有时间哭泣

复仇的声浪雷霆震天

邹鲁校长急电蒋介石

“非即日正式宣战,

不足以资挽救,

及正国际之视听,

而振军民之精神。”

各院系主动请缨

立时开设一系列抗战课程:

“战争哲学”“战时教育”

“近七十年中日交涉史”

“防空防毒及演习”

“兵器学”“军用机械学”

“战争外科学”“战时救护学”

▲中大文学院于年度就已开设了备战课程

科学性与实用性结合

学术与爱国交融

中大以临战的不屈姿态

进入硝烟弥漫的年代!

二、西迁澄江路迢迢枪林弹雨之夜

年10月中旬广州告急,19-21日中大紧急分批撤离广州。其时待运校产多箱,决水运至粤西。因车少,石牌距珠江码头又远,装运困难。直至21日晚日军进占之时始于枪林弹雨中驶离广州。

10月21日晚 珠江边

这时日军进占市区

广州城陷入黑色的一天

▲年10月,日军进入广州惠爱路(即现中山四、五路)。

珠江码头空气令人窒息

中大的物资匆忙装船

哒哒哒哒……

敌军密集的枪炮封锁了江面

船夫们惊慌中纷纷走避

船只在枪林弹雨中逃离市区

慌乱中货物来不及清点

雇来的船只有的不知所踪

校产一开始便蒙受了重创

中大呵

这炮火下迁校的一幕

可正预示你下一步的颠沛流离?

▲日军侵占中大石牌校园时制作的明信片

荆丛中行进

中大原拟迁粤西罗定,11月中旬改迁广西龙州,前往途中又奉命西迁云南澄江。澄江地处偏僻,未通公路,造成迁徙中的极大困难。

云贵高原呵云遮雾掩

澄江呀云雾中的小城一点

带上地图也难将你找到

路途上的艰辛难以尽诉!

▲中山大学迁澄办学示意图

出得起旅费的可取道香港

乘海船到法属的海防

再经滇越铁路返至昆明

又乘火车到呈贡

再从呈贡骑马到澄江

说来令人难以相信

澄江这个古老小山城

对外全靠马匹和双脚

能坐上马匹已算奢华

这条线路说来十分烦琐

走起来顺当时也须半月以上

但你们是否知道

这已是当时最合理的通道

▲中大师生奉命迁往云南澄江县,这是昆明至澄江的道路。

苦的是出不起旅费的穷学生

他们只能从陆路前来

坐一小段廉价车

走一大半步行路

宿一晚肮脏鸡毛店

搭几晚栖身旧寺庙

就这样走走停停跌跌撞撞

赶来此地报到

▲中大学生西迁云南,为广博知识,束装徒步数千里,为时三月而迁其新校址。

更有几百个学生

广州失陷前到连县集训

这时成了无校可回的“弃儿”

雏鸟失栖是千古之痛呀

这群失栖鸟儿将惨痛装进藤箧

结队徒步前赴澄江

这双脚穿越了粤湘桂黔滇五省

也不知穿烂了鞋子几多双

当血泡肿起之时

有人撕烂衣服裹脚前行

看他们脚底起泡衣衫褴褛

有谁会相信是帮文雅的书生?

▲中大地理系学生在西迁途中测算

跋山涉水而来的学子们哟

藤箧装不进太多的忧伤

请学会粗壮血管关闭泪腺

你们要紧紧记住

谁能光脚在荆丛上跳舞

谁就将是最出色的舞蹈家!

西行志痛

《西行志痛》这组记述

出自押运图书西迁的杜定友教授

它句句真实字字血泪

我回回读它回回心恸

▲《西行志痛》迁徙图

它对于我有如圣典

我只能略作压缩以存其真:

使命:“护送图书,脱离险境”

行期:“凡一百一十五天”

行程:历粤、桂、滇、香港、安南

“凡一万一千九百七十余里”

行侣:同行者四十三人

“中途离队者十四人,

受重伤者一人,

病故者一人,

到达时仅二十七人”

交通:“步行、滑杆、骑马……

货车、火车、木船……”

饮食:“餐风、干粮、面摊、

粉馆、茶楼、甜酸苦辣”

起居:“宿雨、泥屋、古庙、

民房、客栈、地铺、

帆布床、木床、铁床、

头二三四等、大舱,

天堂地狱!”

用语虽然庄谐并出

蘸的却是血泪一汪

这桩痛史恨史哟

有同仁人天远隔之伤

有道途历尽劫难之痛

有故土沦亡敌手之愤

有宝爱而又无力卫护之恨

你真真切切地告知后人

这就叫做“国难”!

《西行志痛》的记述哟

你惊人的情感穿透力

至今仍灼痛着后人的心灵

假如中大历此劫难而不死

它必将是火中升起的凤凰!

弦歌再续

经4个多月的艰辛辗转,中大两千余师生陆续抵达澄江,年3月1日开学复课。澄江环境艰苦,校舍靠利用庙宇与租用民房,一校分散多处。

▲澄江县城远眺

▲澄江县城街景

—“三多?少”—

如果沿用“校舍”这个名词

此时中大的校舍有三多

庙宇多:

文庙火龙庙土主庙五灵庙

观音阁斗母阁玉皇阁玄天阁

莲万寺风台寺三教寺极乐寺

翠竹庵关圣宫……

它们既是办公室课室

也是寝室图书馆实验室

抗战的艰苦岁月

庙宇也派上了新的用途

▲云南澄江时期的中大文学院院址

神像多:

佛祖菩萨罗汉

玉皇大帝玄天娘娘

孔圣关帝……

法学院在一寺庙上课

“正面多尊佛像端坐,

三方罗汉林立,

中间摆满木桌木凳。”

▲年5月,中大医学院师生在关圣宫前的合影。

昆虫多:

蜘蛛蟑螂黄蜂

苍蝇蚊子臭虫

跳蚤虱子……

开门推窗撞蜘蛛

打开抽屉蟑螂飞

夜读时蚊阵如雷

睡下时虱子浑身跳

此时中大到底有几“少”

恐怕精算家也无法统计

课本文具教具仪器

桌椅食物药品衣服

电力煤油车辆房子

现款外汇……

▲年2月,中大医学院梁伯强教授编写的教材。

该有的没有

没有的永难等到

等到的不一定合用

从未有过的困窘呀

泰山般压在中大人心上!

中大人毕竟是中大人

中大人自有中大人的想法:

当年孙中山被幽囚于英伦斗室

等候秘密押解回国处死

尚可避过贴身看守的鹰犬

实现绝处逢生的自救

作为孙中山哺育的后代

怎可临困境而自馁

灭了中国学人的威风?

▲中大学生在澄江城门口的合影

没有食品吗?

农林化学系源源制出了

酱油腐乳甜醋……

六七十种自产产品

琳琅满目摆在校庆十五周年展台上

甜甜美美流荡在师生们口中

在那百物奇缺的岁月

它们不逊于往日的珍馐

甚至可比拟帝王的宝馔!

没有桌椅吗?

来吧拉锯锯木板

和水调沙浆

课桌:四根木柱上横一板

椅子:土砖作基上置一板

自修室兼膳堂

书桌与饭桌合一:

同样是土砖为基

上面置放两块木板

用膳时使用一面

自修时抽用另一面

▲中大澄江新校舍图书馆的椅子是用木箱砌成的现代型“沙发”

看着这些小小的“发明”

中大人脸上现出自得的笑容

他们知道苦难是弱者的深渊

却是樵夫的磨刀石

一遍遍的磨砺

必将造就千万的强者!

中山大学呀

将苦难视作心灵的历炼

面对万般艰辛而不自弃

这就是你不倒的校魂!

▲中大工学院建筑系学生在澄江的合影

三、东徙坪石图再起

年7月日寇进逼越南,威胁滇境。8月中大在再次长校的许崇清带领下迁回粤北山区坪石办学,在此4年多。此期除继续利用寺庙空舍外,新建了房舍88座,学习环境有所改善。

奇迹出现了

年的欧洲一片火海

年的中国山河残破

年的中山大学

却有一个迅猛发展的奇迹

▲粤北坪石老街(中山大学校本部、研究院、图书馆、先修班所在地)

坪石呀是个山区的小镇

打马经过一圈就走完

中大对于它是一个庞然大物

只能分拆在多个地方安顿

学院相距百里已成平常事

断炊也早已不算什么新闻

▲中大迁校坪石后的各院分布图

但抗战急需大量人才呀

严峻的形势迫使中大人苦思

于是88座新建的房舍

神话般站立在坪石一带的乡野

鼓荡起潜心读书的春风

▲年中山大学医学院旧址,设于乐昌河南水大拱村。

于是抗战急需的专业扩大招生

电机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

列于优先的位置

医科法科师范科

有了相应的增长

收容战区和沦陷区学生

更是一个英明的决断

▲年中大理学院化学系镭社成员摄于坪石新村

就在几个月前

太平洋战争和香港陷落

大批香港学生陷入惊慌

托足无方的悲凉

彷徨无主的哀伤

如利剑插中他们的心胸

如今中大的深情呼唤

令他们重投祖国母亲的怀抱

滨海的闽厦

涌来一群群失学的学子

内地的湘赣

送来一批批借读的学生

中大哟如一个巨大的新巢

将这些失枝的燕雏统统纳入怀中

▲年,丁颖院长与农学院第学生合影于栗源堡。

于是奇迹出现了

艰苦岁月的年

成了中大的人数激增年

请看看学生人数的统计吧

迁校初期:人

年:人

统计图上的红箭头

如点燃的火箭飚上蓝天

欢呼吧

灾难重重的年

中大之舟再一度破浪勇进!

▲年中大工学院机械系毕业生在坪石三星坪的合影。

打不散的学术军团

战争的烈焰

伤毁着中大的根基

仓促的迁徙

流失了一部分的师资

但科学家的坚贞

学人对民族的赤忱

却是战神无法抢夺的美质

它如神奇的粘合剂

聚合起大群的学术名家

坪石这个粤北的偏僻小镇

成了藏龙卧虎的广阔林苑

原有的朱谦之陈安仁岑麒祥

杨成志钟敬文等文史名家

丁颖邓植仪张云

杨遵仪吴尚时陈国达

蒋英梁伯强等各科名师

新聘的中共“一大”代表哲学名师李达

经济学名师王亚南梅龚彬

戏剧名师洪深许幸之

专攻古植物学的名家斯行健……

结成一颗光洁圆润的夜明珠

夜夜放射出莹莹的绿光

昭示着中大学人骄人的凝聚力

我想起一个耐人寻味的插曲

那是年的夏天

蒋介石的一个手谕

将王亚南请到了雾都重庆

“征询”他对战时物价的意见

王亚南的一番坦言

触到了当局政治腐败的痛处

也触到蒋介石不知道哪一条神经

他居然要把这个诤言者留下

早有准备的王亚南却亮出中大的聘书

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

宁愿返回坪石受穷

也不肯接受纸糊的高帽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王亚南

有骨气的王亚南哟

你是一座沉稳的大山

你的岿然不动表明了一个事实:

名动、利诱乃至高官厚禄

丝毫动摇不了学人对学术的坚贞!

四、走东江赴连县

年1月,日军进犯粤北,坪石有被敌包围之危。中大再次宣布紧急疏散。东迁往仁化、梅县,校本部设梅县,仁化设分教处,往西走连县,设分教处。于是中大分散于三地七县,处境艰难。

▲中山大学撤离坪石后各学院分布图

悲惨逃亡图

政府军的大溃退

引来民众的大逃亡

那时正当寒冬腊月

严寒封锁着粤北的大地

逃亡线上尾不见首

有的教授用箩筐挑起儿女

嫩弱的肩膀磨破了皮

有的背负年老病弱者

在北风的抽打下艰难向前

有的女生半路遭到强暴

有的男生被集体拉伕

附中有两个少年

仁化道上惨遭日军杀害

惨不忍睹的流亡图呀

长留下民族的耻辱和血仇!

一时困留坪石的师生

成为断线孤飞的纸鸢

黄学勤教授的住所

连遭日军的数度抢掠

最后一把火烧成灰烬

为了保持中国士人的气节

他宁愿在街上卖汤丸为生

贫病交煎的卫梓松教授

用自杀保全了学者的玉洁冰清

▼组图:卫梓松教授受敌威胁不屈,悲愤自戕的档案记载

得意洋洋的侵略者呀

疯狂的顶点就是灭亡

中大人和全体国人一道

睁大眼等着看你们的最后下场!

靠记忆讲课的传奇

梅县的客家围屋

以它的阔大和客情接纳了中大人

梅岭的清清山泉

濯去了逃亡者难消的烦愁

春暖花开的3月份

学校如常宣布复课

只是图书仪器损失惨重

幸存的也无法及时运到

一道无形的绝壁

横在中大员生的面前

▲年6月中大工学院毕业生在兴宁的合影

校园可以暂时失落

弦歌之声决不能断绝

原始的教学方式重现了:

教师靠记忆讲课

粉笔照常飞舞在小黑板上

学生用各种纸片作笔记

精神照常在心中集注

这般简陋的教学呀

这般坚韧的求知心志!

请记住吧中大人

知识可以整齐摆放在书柜

也可深深印上你的心版

只要心里亮堂

天空就不再阴沉!

山河重光

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山河重光,举国欢腾,中大结束8年离乱,陆续回迁广州

8年离乱

拈断了几多思乡的胡须!

三度迁徙

历尽了几多无情的战火!

回首往事

有说不尽的辛酸

检阅岁月

更有说不尽的往事辉煌

三次大迁徙

是三次猛烈的淬火呀

三次都腾起蓬蓬烟雾

烟雾里有青剑的寒光!

睿智的古人留下名言

兵刃“非淬砺而不显铦”

淬砺就是使剑锋利

淬砺就是使人坚刚

淬砺就是于剧痛中反复磨炼

淬砺就是于困境中逆风成长!

历史这位高明的工艺师

已将真理向我们见告:

工件越是红热

入水越是快速

淬硬性也便越高

锋芒所向无可抵挡!

中大人呵

请丢掉往日的愁情

往日的忧伤

丢掉它们

就像黎明扔弃沉重的黑夜

江河冲走碍脚的泥沙

庆贺你呵中大人

三次的仓皇搬迁

无数的苦难血泪

全是为你升高淬砺的温度

好让你灾难中百炼成钢!

当不义的战争如瘟疫肃清

你便是闪光的宝剑一把!

光阴荏苒,母校西迁办学的经历距今已有八十年。在这八十年里,一代代中大青年学子在校园里汲取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用所学所知改造中华,奋斗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之路上。过去的苦难和磨炼中大人从未忘却,这是我们踏上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文字节选自金钦俊著:《山高水长中山大学八十周年诗记事》。

转载自中山大学档案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luna.com/yljg/65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