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绍国

周末的清晨,坐上大巴,朝伦敦的西北方开,去一个充满幻谧的城市——牛津。

出城不远便上了高速,晨曦中道路两旁的景致尽收眼底。那是些成片的牧场,都种着浅浅的绿油油的青草,像一床巨大的绿色被子给早冬伦敦市郊的大地轻轻地搭上。这一大床绿被子被人们用矮矮的石头墙隔成了一块一块的,或许是为了区分这块是我家的,那块是他家的。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间或,某一块绿地上有成群的绵羊在低头吃草,远远地望去,绵羊好像是镶嵌在无边绿坪上的一朵朵白花,这些花一动不动的,只有风浪吹过草坪的时候,那绿浪掠过白花才折射出一层一层的斑驳,像是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捡起一块卵石像海里投出的一串长长的水漂。

公路完全隐没在大片的牧场中,穿过凹地再盘过山谷,映入你眼帘的都是这般的绿和广阔。可这绿和广阔丝毫不会让你觉得单调,因为,偶尔在这无边的绿中会突然出现一棵巨大的树,就那么一棵,独自地,像庄园主威武地矗立在草原当中,突然打破你的视觉疲劳。

让你惊讶,这一树的独立来自哪里,是人们特意种植的吗?抑或是多少年前海鸥衔来的一粒种子,就那样被无意地丢弃在无边的广袤中,如今才有了这一树的惊讶。我宁愿相信后者,那一树必定是那一只海鸟的夙愿。

打破这无边的绿的寂寞除了这突兀的树以外,还有间隔好长好长一段距离,草原当中就会出现一处堡垒,那是农场主的庄园,用石头垒成的院落,被绿海湮没,像漂浮在大海中的孤舟。那些院落里拴着白色的骏马,庄园主则不见,我想他们也许是骑着马去草原深处照看他们的羊群去了。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到达牛津的时候,天空中的小雨停了,阳光洒在静谧、宁静、古老的街道上,哥特式的建筑用尖顶向上帝靠近,人们相信房顶越高越尖就离上帝越近。

牛津的津是渡口的意思,此处是泰晤士河的河谷,河床很浅,古代,人们赶着公牛过河,将两岸连通起来,牛津因此得名。

我站在牛津市政厅的前方,高高的塔顶上一只公牛正涉水渡河,历史在时光隧道中轮回,仿佛看见两千多年前,游牧人赶着强壮的公牛渡过滚滚的泰晤士河,来到对岸这个地方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这座城的前世今生。

无疑的,去牛津,是奔着牛津大学的。牛津大学散落于牛津城里,城市就是大学,大学就是城市。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众多的学院坐落在牛津城,这些学院镶嵌在青石板中,城堡式的庞大而神圣的建筑群彼此分散在城市中。教堂、博物馆、广场、剧院、图书馆林立。站在这些建筑丛林中,从你脚底的每一块砖石中发出深沉的咚咚回声,让你感觉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无限渺小。

有的学院是一个巨大的圆顶的穹庐式建筑,在四合院的簇拥下,这巨大的圆的建筑发出神秘的力量,仿佛让人联想起几百年以前学院里发生的一遭一幕:那是中世纪一个繁花盛开的季节,一群思想活跃、生活不羁、常赊欠债务的青年学生正在街头集会,他们正在对太阳是中心还是地球是中心发表激烈的辩论,完全忘记了一场灾难即将临头。

当地的居民也正在聚集,他们认为这些学生简直是疯子,搅乱了小镇平静的生活,关键是他们的行为严重违背上帝的指引,胡说八道,颠覆神灵,必须将他们赶出牛津。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于是,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学生和当地居民的冲突,居民们手持弓箭一齐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发射,几百名学生瞬间被乱箭射死,牛津城血流成河……几百年过去了,站在这穹庐里,我好像依稀听到中世纪的那些学生的哀嚎和呐喊声。

有的学院是成排的石拱门建筑群,回笼成一个巨大的四合院,中间是大片的草坪,河道穿梭于中间,使人仿佛来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爬山虎,将整栋建筑披上一层飘逸的外衣,在微风的吹拂下,整栋建筑散发出神秘的幽魂。

定睛,你会发现在这些哥特建筑的门窗之上,有着千姿百态的雕刻:有的雕的是手持宝剑的国王;有的雕的是圣经里的故事;有的雕的是站立的狮子;有的雕的是金鸡独立的大公鸡……

偶尔,透过这些雕刻,在满墙的爬山虎中,你会发现有一个空空的小方框,那是一扇窗,窗棂中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孩,手捧着书籍正在研读。在牛津,从来没有喧嚣,从来没有浮躁;有的是静谧,有的是遐想。

我站在钱钟书先生就读的学院大门前,久久停留,不愿挪步。我只想感受同样作为中国人,在不同的时空中踏过的这牛津城的那一方石阶。

图片/来自网络

我相信,生在江南的他一踏上这座城市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这里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嚣,风景幽绝,古朴厚重。钱钟书和杨绛在牛津攻读文学,读书馆应该是他们埋头用功的地方。

透过牛津图书馆的窗户往里面看,可以看见四壁的斑驳和斜射进去的阳光。可以想象,他们夫妻一起读欧洲经典文学作品原著时的清净和安宁。在巨大的宫殿式的图书馆里阅读,钱钟书是否已经在勾画心中的《围城》了呢,我不得而知。

当牛津的晴和之日,这一对夫妻就走出学院,经过闹市的大街小巷,穿过教堂,店铺和邮局,来到市郊的公园,在僻静的草地上,带着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坐着看、躺着看、斜倚着看、枕着膝盖看,一直到天黑。

伴着满天的星斗,听着教堂的钟声,他们才姗姗回到学院里。人生,如若是两个相爱的人一同在牛津求学,我想那是极其奢侈而又浪漫的故事吧。

图片/来自网络

穿梭于这些拥有几百年的古建筑群里,感叹这个民族以宗教而支撑起来的庞大的牛津大学。

这座大学没有校门,城市就是她的大门;

这座大学没有崭新的建筑,几百年来的城堡和教堂就是她的教学楼;

这座大学没有围墙,城市边缘的泰晤士河就是她的边界;

这座大学没有庞大的领导机构,各个学院独立运作互不干扰而又互相竞争;

这座大学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却产生了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英国首相……

这应该是上帝有意向人间撒下的一朵圣洁的花朵,是人类智慧和灵感凝结的圣地,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适合读书的地方吗?

图片/来自网络

踱步,朝着牛津城的东面,渐渐地,走出高大的学院建筑群,眼前又是一大片的森林和草地,花斑奶牛在草地上吃草,成群的鸽子和乌鸦在林间飞翔,一会儿几只乌鸦落到奶牛的背上,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

没有人去惊动奶牛和乌鸦,因为,每一种生命,在牛津就这样悠闲地生活,彼此早已稔熟。我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这一城的幻景在我的脑海里涌动……

“荡舟英伦”精彩回顾

“荡舟英伦”七:宗教即教育

“荡舟英伦”六:把每一个空间用到极致

“荡舟英伦”五:低调的校园开放的课堂

“荡舟英伦”四:三个关键词看英伦教育体制

“荡舟英伦”三:英伦教育的历史溯源

“荡舟英伦”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融合

“荡舟英伦”一:伦敦伦敦

肖绍国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白癜风的发病年龄
白癜风的发病年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luna.com/yljg/65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