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的深层原因及欧盟下步改革措施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zjdy/190516/7143439.html 作者:夏国涵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国际关系在读博士 一、英国脱欧公投释疑 1,卡梅伦的战略误判:脱欧公投——一次投机的“零风险赌注”。 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年1月4日,卡梅伦表示希望将原定于年的公投提前举行,终定于年6月23日。 本来卡相只想利用公投来达到两方面的政治目的:对内争取脱欧派保守党的支持;对外希望借此要挟欧盟“妥协”。客观来说,卡梅伦的政治投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奏效了,年2月,英国和欧盟在布鲁塞尔就欧盟改革问题达成协议,欧盟28国领导人同意英国保留其在集团内的“特殊地位”,即英国获得不参与欧洲政治一体化、控制在英国移民福利、捍卫伦敦金融城地位、阻隔欧洲的难民潮赴英等权益,当然相应的,卡梅伦承诺将“全身心”努力让英国“留在欧盟”。 实际上,这次脱欧公投本来只是卡梅伦的一场政治投机“秀”,在拿到欧盟的好处和保守党的支持后就应该见好就收。卡梅伦之所以敢于放权公投,是因为从一个理性政客的角度来看,英国公投脱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几乎是一场只赚不赔的“零风险堵住”。而且年苏格兰公投独立的经验让卡梅伦误判英国民众整体偏理性,不会真的做出脱欧这种高风险的选择。 然而事与愿违,从6月23日正式公投开始前一周到公投当日,国际格局开始变化频频: 首先,几件突发事件让公投不确定性陡然上升:美国奥兰州发生了继9.11后最恶劣的本土恐怖袭击事件;英国留欧派女议员JoCox被脱欧极端分子枪杀;瑞士宣布终止入欧申请;就在公投当日,德国又发生了规模性恐怖袭击事件。 然后,国际风向也出现了极大转变:包括美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际主要权力体的首脑先后公开表态支持英国留欧;包括索罗斯在内的多位国际资本界大佬也相继公开表示对留欧派的支持;就在上合组织峰会前夕,俄罗斯总统普京突然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看到此消息笔者第一反应是——普京押宝英国公投脱欧派胜利,欧盟开始陷入动荡,俄罗斯为在欧洲方向反制北约预先做准备。 最后,公投的发起者卡梅伦自己的态度也由中立超然,转为力挺留欧派,并许下誓言称一旦英国公投退欧自己就引咎辞职。诸多迹象都指向了脱欧这只黑天鹅的诞生,最终,卡相的战略投机“玩脱靶”了。 2,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分析:分裂的种子在发芽。 公投结果:预先报名参与公投的人数为万人,真实参与公投的万人(参与投票人数为报名人数的72%),最终同意脱欧者占比51.9%,同意留欧者占比48.1%,脱欧派以4个百分点优势获胜。 从公投结果分析,可以分明得出一个结论——英国内部的分裂已经非常明显: 从地域上看,英国四个大区中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脱欧派占上风,英格兰和威尔士留欧派占上风,但是,苏格兰几乎全员投票留欧,而伦敦大区的留欧支持率远高于脱欧支持率,换言之,伦敦、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被脱欧”了,其真实民意是留在欧盟的。 从投票人年龄结构上看,老世代更推崇已经逝去的“光荣独立”的日不落帝国的影子,赞同脱欧,而7成以上的年轻人则希望留在欧盟,他们认为自己的未来在欧洲。由于全民公投(Referendum)是指符合法定投票年龄的所有(或几乎全部)选民参与公决投票,所以赞成留欧的很多年轻人由于“未达到法定投票年龄”而无法参与公投,他们觉得自己的未来被“老古板们”葬送了。 从从业者角度分析,赞成留欧的多是中产以上阶层,其中从事金融行业者居多,而赞成脱欧者多为中下层劳动人民,如制造业工人等。证明英国已经高度产业空心化,且贫富分化已经激化到可能产生社会对立的程度。 总而言之,英国脱欧公投的背后是这个国家内部多层次的难以弥合的分裂。 3,前路未知:公投脱欧与实际脱欧的距离有多远? 实际上,虽然英国公投的结果是脱欧派胜利,但是后续问题仍然很多。全民公投本身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后面还需要英国议会的正式批准才能从法理上进入正式的脱欧程序。即使进入脱欧程序,根据《里斯本条约》第五十条,整个脱欧谈判过程将持续至少两年,期间如果有成员国提出谈判延期,则整个程序可能更久。卡梅伦在公投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宣布辞去首相职务,但会留任三个月,直至新首相选出,期间不会开启脱欧谈判。换言之,英国脱欧的正式法律程序将最早从年10月才能进入正式施行期。 令人惊讶的是,脱欧公投的第二天,英国人就炸锅了: 首先,英国Google搜索上出现最多频次的搜索词条为:1,离开欧盟意味着什么?2,什么是欧盟?3,欧盟包含那些国家?4,如果我们脱离欧盟会发生什么?5,欧盟中有多少国家? 紧接着,苏格兰、北爱尔兰等“被脱欧”的地区都宣称准备独立公投,脱离英国,连英国传统的海外飞地,位于地中海出口的直布罗陀也宣称希望脱英加入西班牙,借此留在欧盟。 最后,英国境内轰轰烈烈的“反脱欧”民运烽烟四起,近万人签名希望举行“二次公投”,多位英国公民表达了类似观点:我原以为公投就是玩玩,反正也不可能真的投出去,我投赞成退欧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 原则上,这类“公民请愿”活动的参与者超过10万人,英国政府一定要给个说法,但是本文认为,二次公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原因很简单:首次公投脱欧派胜利所以不用争取舆论高点,那么留欧派的声音就放大了,如果允许二次公投大概率留欧派胜利,但是这样脱欧派势力一定会组织同样的请愿活动,难道届时要“三进宫”么,这成了过家家了?果然,卡梅伦于6月28日宣布否定二次公投的可能性。 至于后面议会通过的事情,很多舆论猜测英国议会不通过公投结果强制留在欧洲可能性很大。但笔者认为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一方面这样有违英国立国的根本原则,既然标榜民主就不能政府主导做出反民主的决策,另一方面欧盟国家的态度非常强硬,已经基本拒绝英国留欧的可能性了。公投之后,包括卡梅伦在内的多数国际政要都表示尊重英国人民的选择。换言之,对于英国人民来说,“全民公决”的机会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了那么英国的民意就和英国脱欧这件事本身没什么关系了。 可以说这次英国脱欧公投折射出直接民主形式的逻辑弊病:之所以民主选举精英治国,是因为普通民众并不是政治、外交、军事、经济、金融等方面的专家,他们通过民主投票赋予相关领域社会精英政治权力,以代表百姓治理国家(代议制),争取更大的国家利益。如果关键时刻,民选政治精英动用全民公投,将国家前途的决策权还给普通百姓,则是在逃避责任,且这种形式不稳定性极高,这次投票当天英国大雨滂沱,直接导致万选民并未参加投票,根据民调可推知,这些人中,多数是支持留欧的。 二,英国脱欧的深层原因总结 1,英国公投脱欧的自身原因。 脱欧派不希望缴纳每年80亿英镑的欧盟成员国会费。由于欧盟会费是按照国家GDP总量划定缴纳额度的,而英国虽然经济体量是欧盟第二,但其只是欧盟成员国,却不是欧元区和申根区国家,所以英国缴纳仅次于欧盟盟主德国的会费,却享受不到德国享有的红利。欧债危机后,为挽救南欧东欧国家,英国更是付出甚多(超过亿英镑)却没有回报。预期持续失血还不如将这些钱用在英国自己的社保上面。 脱欧派认为英国退欧是摆脱欧盟市场的束缚而拥抱世界市场,所以脱欧对英国短期有害,长期有利,甚至有脱欧派认为欧盟是彻底的失败尝试,今后可能万劫不复,还不如早点离开这个泥潭。本文对这种观点持怀疑态度,因为这种观点成立的基本假设是:脱欧后的英国仍然能够保持本土主权完整。显然,这个基本假设是存在问题的,主流分析认为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一定会争取从英国独立,然后重新加入欧盟和欧元区,笔者同意这种判断,但本文认为对于脱欧后的英国来说,苏格兰或北爱尔兰并不是问题,伦敦才是问题。伦敦呼吁留欧的深层原因是其对自己的最佳战略定位并非是“英国的首都”,而是“欧盟的香港”——即?作为欧盟的海外飞地接受欧盟/北约的保护?作为欧盟的离岸金融中心得以自由从事欧元、英镑、美元、人民币等国际货币交易结算工作,赚取佣金?“一欧两制”,伦敦继承英国传承下来的在欧盟内部的“特殊地位”,类似于欧盟内的“最惠国待遇”,这样既拿好处又不用对欧盟问题过多负责。在年苏格兰公投的时候就传出关于伦敦呼吁“独立”的消息,当时并未被重视,这次脱欧公投后,这种言论又开始甚嚣尘上,有人甚至呼吁伦敦与苏格兰共同独立,改名“苏格兰敦(SCOTLOND)”,这并非戏言。一个没有伦敦的欧盟不会完整,但是一个没有伦敦的脱欧的英国将万劫不复。 公投前诸多国家领导人和商界大佬都呼吁留欧,这样更让英国底层人民心生厌恶,诱发仇富心理,感性压过理性,选择脱欧。英国加入欧盟后的经济表现非常好,但问题是入欧红利几乎都被高端人士垄断了,并没有辐射到普通百姓,如英国加入欧盟必须接受欧盟的农业保护政策,即英国必须购买欧盟农产品,而不能向域外国家购买,结果导致英国粮食价格高涨。 欧盟的逻辑(德法的理念)实际上并不符合英国的传统战略理念。英国的自身定位并非欧洲国家,而是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的“离岸平衡手”。英国对付欧洲大陆的战略核心从来是“反对欧陆产生大一统的霸主国家”,“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均势政策才是英国认为欧洲最理想的状态。只是二战后欧洲人痛定思痛同时面临苏联的威胁才会抱团取暖开始联合。英国直至年才加入欧盟,在年就曾出现过公投退欧的情况。“欧洲怀疑论(反欧盟主义)”在欧洲多数国家广泛存在,其力量之大丝毫不亚于“欧洲统一派”,只不过这种思潮在英国更加凸显而已。实际上,英国在过去40年内每每在欧盟(欧共体)遇到困难或危机的时候,“退欧”的声音就会自然响起。 移民问题和难民危机。移民问题是脱欧派们的主打牌,指欧盟成员国(尤其是东南欧国家)的公民大量涌入英国工作定居,导致英国工人阶层工资水平下降,并且分享了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增加了英国本土公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难民危机是自年阿拉伯之春后开始的,在叙利亚危机期间达到顶峰,德国总理默克尔依据都柏林协议(DublinRegulation)的精神承诺接纳20万叙利亚难民,并要求欧盟成员国分担接纳难民数量,而实际情况是仅一年涌入欧洲的难民数量就超过万,还只是账面数据,而且进入欧盟的难民集中涌向德国、英国、法国这种西北欧高福利国家,掺杂混入的恐怖主义分子和“只遵守穆斯林律”的大量“异教徒”,搅得欧盟苦不堪言,法国巴黎一年之内连续发生两起恐怖袭击,德国科隆新年甚至发生千人性侵案件。移民和难民加剧了英国人的离心倾向,脱欧派希望通过退出欧盟而把这些移民和难民挡在海外。 脱欧派认为英国脱欧后可以在拒绝欧盟人员自由流动的同时仍然保留进入欧盟单一市场的权利,类似“挪威模式”。但是这个算盘可能也打错了,“挪威模式”包含三个主要原则:?透过签署欧洲经济区(EEA)协议获准进入欧盟单一市场?须接受货物、服务、人员与资金自由流通?采行欧盟逾四分之三的法规,但无法参与欧盟决策。就是说,脱欧后的英国如果希望进入欧盟单一市场就需要满足上述三个原则,那么阻止移民就不现实,并且英国只能被动接受欧盟规则而无法参与规则制定。 2,后日不落帝国时代英国在美国全球霸权战略中的定位——欧盟平衡器。 放在世界大格局中,英国与美国一直是特殊盟友关系,但是两国各自的利益还是有区隔的,冷战期间,美国利用英国和德国建立北约框架对抗苏联,从而牢牢控制住了欧洲。苏联解体后,北约并未跟随华约一并解体,而是跟随欧盟东扩而东扩,将反导系统部署在了俄罗斯枕边。 后冷战时代的欧洲实际上是有独立意愿的。年苏联刚刚解体,欧共体就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协议,宣布成立欧盟,并于年成立欧元区,希望正式摆脱美国的控制。但是美国通过科索沃战争沉重打击了欧元,让欧元汇率从1欧=1.2美元降至1欧=0.8美元。应该说从欧元区成立开始,英国就正式成为美国安插在欧盟内部的战略平衡器。但是英国也因为美国的利益而颇有损失,退欧公投表明其希望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并不愿持续被欧盟或美国绑定。随着中国的兴起,英国主动加入亚投行,中英“黄金十年”种种,都表明英国希望“多方下注”,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变革做准备。 3,地缘政治视角下英国脱欧的本质:海权与陆权博弈烽烟再起。 如前文述,英国是典型的海洋国家,其战略思维与法、德等陆权国家大相径庭,从历史角度看,海权与陆权的博弈从未停止,而且还会愈演愈烈,欧盟的成型只是短暂的海权陆权妥协的结果,并不稳定。 过去的几百年是海权压制陆权的时代,随着高铁的兴起,陆路运输时间成本要比海运节省数十天的时间,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罗斯的“欧亚联盟”等战略,都标志着传统陆权国的战略扩张期可能已经吹响号角,而这种陆权复兴对美英日等海权国家来说,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是致命的。 笔者判断,至本世纪中叶,陆权海权之间的天平将发生一次重大转变,海权的优势逐渐衰落,陆权的优势逐渐兴起,国际地缘格局也将随之变化。这个视角下,英国脱欧只是一次传统海权强国与传统陆权强国的分手礼,今后两种权力之间的新平衡需要很长时间的博弈才能达成。而新的平衡可能是海陆并举的模式,那时候拼的就是规模和链接了。 三,欧盟的改革? 1,欧盟制度的内在积弊。 ·欧盟机制自身的内在结构性矛盾:欧元区脱胎于欧盟,欧盟脱胎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统一的逻辑从来都是先从容易合作的经贸领域着手的,这使得欧盟/欧元区运行至今埋下了一个大隐患——货币统一,财政不统一,这是欧债危机的根源;经贸统一,政治不统一,这是欧盟孱弱的根源。欧盟成员国都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而加入欧盟的,换句话说,欧盟国家可以共富贵,无法共患难,一旦大难当头,“疑欧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如戴高乐主义、纳粹主义)等一定回潮。英国虽然是欧盟支柱国家之一,但是其跟欧盟若即若离的关系决定了一旦欧盟陷入危机,英国将承担更多挽救欧洲的义务,同时无法索取到德国这样欧盟核心国家在欧洲一体化中得到的利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乌克兰事件后,欧盟集体决定制裁俄罗斯,英国也被迫制裁,从而损失了很多自身利益。 ·欧盟的决策机制:只有“民主”而没有“集中”。相比于中国的所谓“民主集中制”,欧盟决策机制规定必须28个成员国全部同意某项议程才能通过,但是由于欧盟内部并不存在一个高于其他成员的中央强制权力核心可以逼迫其他欧盟国家统一决策(所谓德法轴心并不稳定,且这二者互相竞争),所以欧盟事务往往是“议而不决”,某件议程可以讨论半年之久也没有决定性结论,这导致了欧盟运作机制效率极其低下。而其“分散联盟”机制又决定了当遇到危机时,各成员国由于在欧盟内部无法达成共识,转而求助域外国家,容易被逐一击破。 法德的欧洲一体化原则与英国的欧洲一体化原则之间的根本矛盾:一体化是否需要主权让渡。英国坚定地认为欧洲一体化一定不能牺牲各成员国主权,所以英国只加入了欧盟俱乐部,而未加入申根俱乐部,更不用说放弃英镑加入欧元区了。相反,法德两国是今天欧盟的轴心国家,其欧洲一体化的逻辑是希望欧盟成员国让渡主权,从而形成“中央集权化”的邦联,再逐步整合货币(欧洲央行+欧元)、军队(欧洲边境快速反应部队)、财政(欧洲财政部,目前还没有)、政治(欧洲中央政府,目前只有欧盟议会)等,从而让欧盟变为实质上的联邦。让渡主权的一体化整合好处在于中央集权体制有机会形成真正的“类国家权力体”,让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的“欧国”,缺点在于这个金字塔政治体系下德国法国等位于塔尖的国家会对其他欧盟成员国形成“剥削关系”,造成欧盟内部不平等加剧。 欧盟的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尝试:即和平手段能否完成区域统一?英国退欧事件重重打击了这种伟大假设。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地缘区域性统一几乎都是靠战争手段达成的,在欧洲,经历了神圣罗马帝国近千年的分裂,拿破仑一世曾试图武力征服欧洲,但是败在英国脚下。其后,统一后的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试图以武力统一欧洲,也都失败了(这里不谈纳粹的道德问题)。欧盟就是欧洲人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欧洲统一的一次尝试,但现实证明,这种尝试困难重重:由于没有军事征服,所以欧盟至今仍然依靠北约框架的军事保护,导致其一旦失去美国的保护则不具备足够的自卫能力;由于是和平统一,所以所有欧盟成员国的地位平等,没有基于战胜/战败国原则的等级区分,这导致欧盟的内部集权几乎不可能实现;经济上,缺乏强制力的欧盟只能说服成员国放弃货币主权,却无法让其放弃财政主权,导致欧盟内部经济发展高度不平衡,危机频出。 福利民主制:欧盟国家普遍奉行福利民主政体(社会主义政体),但是这也为欧盟的社会危机埋下祸根。福利制本无可厚非,但是福利应该是柔性制度,即经济好的时候福利高,经济差的时候福利低。民主政体意味着多党选举制度,在野党为拉选票会不断讨好选民,不计成本地答应增加社会福利,让福利制度刚性化。之后的政党为了上台只能被迫答应更多的福利。然而福利制度的买单者是政府,资金来源是来自企业和个人的税收,本质上仍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选民只追求福利增加,工时减少,结果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创造力大幅萎缩,很容易陷入危机。而一旦陷入危机,只有削减福利锐意改革才可能走出危机,但是民主制决定了想改革的政府必然下台,不满的老百姓只懂得游行罢工,结果谁也解决不了问题。 2,什么是欧盟最需要的改革? 欧盟急切需要做三件事:一,切除“肿瘤”;二,中央集权;三,削减福利,锐意改革。 切除“肿瘤”,后冷战时代盲目的不择标准的扩张让欧盟埋下了制度分裂和经济分裂(老欧洲vs新欧洲;北欧vs南欧)的祸根,如深陷欧债危机的希腊当初是找高盛集团作假才得以加入欧盟,其自身根本未达到欧盟准入标准。欧盟需要重新审核准入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成员国限期改革,如无法改革,则强制其退出自谋生路。 中央集权,如前文所述,欧债危机的根源是货币统一财政不统一,欧元区国家能够制定本国财税政策却没有货币发行权(欧元),欧盟下一步必须聚敛地方财政权力,成立欧洲财政部,与欧洲央行相辅相成,统一对陷入危机的欧盟成员国量身定制改革措施并强制实行,当然强制力的保障还是法德两国,这次英国脱欧风波的一个好处是可能会倒逼欧盟核心成员国团结一致,结束分崩离析的状态。 削减福利,锐意改革。以法国为例,法国目前退休年龄为60岁,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均低于德国,其生产效率差异可见一斑。萨科齐时代因为意识到危机而推动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最终导致连任无望,现任总统奥朗德在执政4年后终于意识到萨科齐是对的,于是也开始推动劳动法改革,导致全国罢工游行。改革虽然疼痛,但改革必须进行,21世纪只属于能够不断改革的国家。 3,英国退欧事件会否推动欧盟改革? 笔者个人对英国退欧事件推动欧盟大范围改革的前景持悲观态度。笔者判断近期内欧盟能做的只是“止损”。英国退欧后欧洲最大的冲击和风险是担心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荷兰、瑞典、丹麦、挪威、法国、德国等国的右翼势力都有退欧意向,一旦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三个欧盟/欧元区的核心支柱(英国实际还算是边缘成员)出现退欧现象,则欧盟就真的可能解体。 6月26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六个欧盟创始国召开会议讨论英国公投退欧问题,其结论是——要滚快滚(六国敦促英国尽快进入退欧谈判,并表示在英国正式提交)!原因很简单,欧盟之前为了留住英国已经释放了足够的善意,卡梅伦也承诺为英国留欧作出努力,而最终,在诸多国际巨头的劝谏和警告下,英国公投仍然投出“脱欧”的结果,给脸不要脸,而且居然之后还申请“二次公投”,明显对于脱欧这件事态度太轻佻了。 公投结果出炉第一天,欧洲股市狂泻,英镑跌幅11%,标普等评级机构立即下调了英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且展望为负面,市场预测欧元和英镑汇率最终可能跌平。资本市场最害怕的是不确定性,英国要么留要么走,决策犹豫的结果是英国和欧洲的大量资本逃离,而且这种伤害将持续叠加。 英国脱欧的结果让整个欧洲的右翼政党兴奋不已,年将陆续有诸多欧洲国家进入大选年,如果右翼和极右翼政党上台,那么欧盟解体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所以欧盟的想法是,既然英国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么就赶快进入法律程序,不要持续给市场不确定预期。同时德法也希望“杀鸡儆猴”,利用对英国的强硬态度向其他欧盟成员国传达警告:利用民粹主义公投的方式想离开欧盟我们尊重,但是后果自负;像英国一样想政治投机开欧盟油的,小心玩火自焚,欧盟概不负责。 总之,英国脱欧引发的震荡仍会持续,按照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的说法,英国脱欧整个流程将持续2-7年。这期间不乏出现戏剧性的变数,但有一点基本可以确认,就是英国脱欧这件事已经如离弦之箭,无法回头了,那些还怀有“起死回生”观点的人可以歇歇了,还是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luna.com/ylcx/652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刚刚,东莞不合格中小学幼儿园名单,被教
- 下一篇文章: 内行才懂,20多万预算,这几台低调好车容